2026 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72 分) (一)阅读Ⅰ(19分) 1.(3分) D(“暗示”“意味”无中生有。) 2.(3分) D(说法片面,未能全面反映原文所述的决定“不可拆分汉字”的标准。) 3.(3分)①被分解为两个部分 ②汉字书法中的整体性 ③保持绝对分离的状态[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4.(4分) 拼合活字印刷术是由法国汉学家包铁等人设计的一种将汉字的部首或结构部件视为类似于拉丁字母的“字根”,通过将预先铸造好的金属部件进行拼合来构成完整的汉字的中文印刷技术。 [下定义的格式1分,特征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5.(6分) ①借庖丁描绘了拼合活字技术理应追求的最高境界;②强调理想的规则是“顺应”而非“破坏”;③使用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作为例子,更有说服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1 (二)阅读Ⅱ(16分) 6.(3分) D(A 项,“秋天太阳的燥热”在开篇实写环境感受,并未暗示“旧时代的喧嚣”,也没有“蓄势”的作用;B项,李洛英不需要“重新适应”这些喧闹声;C项,李洛英态度转变的关键并非被“真诚打动”,而是发现“我”是曾在此战斗过的故人。) 7.(3分) C(并非为了缩短与“我”的心理距离,而是体现出他与山沟的感情之深。) 8.(4分) ①“羊倌 ”代表李洛英的过去及旧时代,②“粮秣”代表他在革命建设中的贡献; ③这句话体现了他身份的多元性与时代的变迁;④也暗示他对土地、对国家始终如一的守护与奉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弱化纪实性,强化了文学性,使读者更关注其文学价值而非新闻价值;②副标题限定了阅读视角,删去后文本的意蕴变得更加开放。③副标题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删去后使文本获得了超越时代的永恒审美价值。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三)阅读Ⅲ(22 分) 10.(3分) BDG 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3分)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为竟然,与材料中的“乃”意义不同。) 12.(3分) B(此为“河间王君振声”的观点,而非作者观点。) 13.(8分) (1)不仅是上天没有借给孔明年寿,使他无法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实际上更是由于昭烈帝(刘备)临终托付时说错了话,后继者并非合适人选,才使得国家灭亡。[4分。大意2分,“假”“亡”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那么蜀汉的灭亡,不过是正好遇到汉朝的气数应当终结罢了,哪里是因为后主刘禅才导致必然亡国的原因呢? [4分。大意2分,“会”“道”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5分) ①材料一直陈刘禅之昏昧,认为刘先主托孤言辞不当;②材料二认为刘禅作为君主全然信任臣子,实属难得;③材料三赞赏刘备临终托孤之举有深谋远虑:④立场、目的不同,观点便不同,不能凭一面之词判断是非。 [①②③点各 1分,第④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昭烈身为皇族后裔,率领益州的部众,三次到草庐中拜访孔明,于是确立了君臣的名分。他们一起披荆斩棘,冒着风霜雨露,同生共死,共经甘苦达十七年之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为了 复兴刘氏的天下。如今刘禅昏庸愚昧、懦弱无能,纵使有伊尹、周公这样的人来辅佐他,国家也必定会走向危亡,即使有一百个诸葛亮,又能如何呢!可惜啊,昭烈的见识不足以考虑到这一点,而竟然说:“如果(他)不能辅佐,你可以自行取代。”把孔明置于易遭猜疑的境地。最终天下三分,未能实现统一。古人说“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是上天没有借给孔明年寿,使他无法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实际上更是由于昭烈帝(刘备)临终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