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4068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104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省,10月,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惠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答 案 【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 D 2. C 3. B 4. ①儒道二家都崇尚饮食节制,因为欲望的无节制将导致个人的沉溺放纵,因而在饮食上也需节制欲望。②儒释二家对动物(牲畜)都崇尚“见其生不食其死”,都是出于对动物生命的“不忍之心”(慈悲之心),尤其不忍食用自己“目见耳闻”过的动物。 5. ①文白结合,凝练优雅。论证语言文白结合,以文为主,凝练优雅。②叙析结合,客观冷静。论证语言以客观叙述与引证分析为主,客观冷静。③准确严密,用语辩证。论证时语言准确严密,能辩证分析问题,不一刀切。④寓情于理,委婉蕴藉。在客观冷静的说理中,寄寓鲜明态度,委婉蕴藉。 【解析】 【导语】本文通过秦汉时期的“不食”现象,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拒绝食物的原因,揭示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意涵。文章引经据典,详细阐述了儒家、道家及佛教对于“不食”的理解,展示了这种现象在礼仪、道德、政治表达和个人修养上的多维价值。同时,文章以历史例证支持观点,增强了说服力,使读者从中领悟到饮食与文化的深刻联系,体现出文化研究的独特视角。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指对精细的食物,有所节制,并不饱足”错误,根据第2段“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认为欲望的无节制将导致个人的沉溺放纵,在这一点上儒家与道家并无不同”可知,“这一点”指的是“欲望的无节制将导致个人的沉溺放纵”。 B.“不可食用精细烹饪的食物”错,孔子的意思是“精细的食物可以吃,只是要有所节制”。同时,君子追求的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因此对“耻恶衣恶食”这类只追求生活享受的人嗤之以鼻。 C.“都是沽名钓誉的伪孝行为”错误,根据第4段,和熹邓太后父亲去世时,“后昼夜号泣,终三年不食盐菜”;申屠蟠“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酒肉十馀年。每忌日,辄三日不食”,这些都是过度行礼的表现。这确实是表达哀痛的方式,但也导致沽名钓誉、伪孝成风的现象。可知,邓太后和申屠蟠的行为仍然是出于“表达哀痛”的目的。但“过度行礼”以表明“更深孝心”的逻辑客观上给后代带来了负面影响,别有用意者为博得虚名而进行时长竞赛。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作者认为汉代丧礼过于奢侈,应当更为简朴”错误,作者主要不是对汉宋丧礼的“奢侈”表示不认同,希望更为简朴,而是认为在丧礼期间饮酒食肉、欢聚宴乐违背了“丧礼”以不食的方式表达对逝者哀痛的初衷。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6段的观点是将不食作为表达的武器。 A.是孝子的不食,以不食表达对丧母的哀恸之情。 B. 龚胜以不食结束生命,表达不与王莽合作,符合第六段观点。 C.不是当季当地出产的不食。 D.是因个人观念不同而不食。仲叔生活简省,食无菜是追求简省的生活理念的表现,不是因为缺乏。然仲叔也理解周党是出于善意赠蒜,但因理念不合,故收下了却并未食用。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结合“面对精细的食物,夫子有所节制,并不饱足。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认为欲望的无节制将导致个人的沉溺放纵,在这一点上儒家与道家并无不同”可知,儒道二家都崇尚饮食节制,因为欲望的无节制将导致个人的沉溺放纵,因而在饮食上也需节制欲望。 ②结合“儒家要求君子远庖厨,‘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并非不食肉,但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