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4281

浙美版(2024)二上 第四单元第13课《折纸玩具》课件(23页)+教案+素材

日期:2025-11-07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0次 大小:198824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折纸玩具,教案,23页,课件,13课,美版
    《折纸玩具》教学设计 课题 折纸玩具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美版2024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美版2024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是美术与手工学科中创意实践领域的核心内容。教材以“折纸玩具”为主题,通过纸跳蛙、纸陀螺、纸火箭三种经典折纸玩具的制作步骤为主要载体,清晰呈现了折、剪、画、粘等基础手工技法。同时,教材设置“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玩具的玩法、装饰及创意拓展,还融入学生作品展示和班级“玩具展销会”建议,既注重技能传授,又强调创意表达与交流分享,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动手需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在前期学习中接触过简单的折纸基础,如对折、翻折等,能够按照简单步骤完成手工操作。从认知特点来看,该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对“玩具”类主题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实践活动和同伴交流。但在精准把握折痕、复杂步骤的衔接以及创意装饰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可能会在多步骤折叠时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细致示范和分层指导。同时,学生个体动手能力存在差异,需设计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核心素养 1. 创意实践:通过学习纸跳蛙、纸陀螺、纸火箭的制作方法,掌握折、剪、画、粘等手工技法,能够运用这些技法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的折纸玩具,尝试对玩具进行装饰美化和功能优化。2. 审美感知:在观察教材中的制作步骤、学生作品以及动手创作过程中,感受折纸玩具的造型美、色彩美和创意美,提升对手工艺术的审美能力。3. 文化理解:了解折纸作为传统手工艺术的部分内涵,感受手工制作带来的乐趣,培养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之情;在班级交流中,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尊重他人创意。4. 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和班级展示交流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乐于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创意想法。 重点 1. 掌握纸跳蛙、纸陀螺、纸火箭三种折纸玩具的基本制作步骤,熟练运用折、剪、画、粘等核心手工技法。2. 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种折纸玩具的制作,并尝试通过画、贴等方式进行装饰美化。3. 积极参与班级交流活动,能够清晰介绍自己制作的折纸玩具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难点 1. 精准把握折纸过程中的关键折痕(如“米”字折痕、“×”形折痕),确保折叠步骤准确,使玩具能够实现预期功能(如跳、转、飞)。2. 针对不同折纸玩具的特点进行创意装饰和功能优化,体现个性化创意。3. 在复杂折叠步骤(如纸跳蛙的插合、纸陀螺的底部调整)中,保持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创设:展示提前制作好的纸跳蛙、纸陀螺、纸火箭,依次演示它们的玩法(让纸跳蛙跳跃、纸陀螺旋转、纸火箭吹气飞行),引发学生兴趣。2. 互动提问:“同学们,这些有趣的玩具是用什么做的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折纸玩具呢?”3. 引出课题:顺势引出本节课课题《折纸玩具》,并简要介绍本节课将学习三种折纸玩具的制作方法。 1. 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折纸玩具和玩法,发出惊叹,表现出浓厚兴趣。2. 积极回答教师问题,明确玩具材质为纸,主动表达想要动手制作的意愿。3. 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和主要内容,集中注意力准备学习。 通过直观的玩具演示创设趣味情境,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互动提问环节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20分钟) 1. 技法铺垫:先通过PPT展示折、剪、画、粘四种核心技法的示意图,简要讲解每种技法的基本要求(如折要对齐、剪要平整、画要清晰、粘要牢固)。2. 分步教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