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4656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件+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1-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87127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中国柬埔寨人文交流活动上,14岁的柬埔寨公主演唱《沂蒙山小调》为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为何《沂蒙山小调》能传唱至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至今85年),导出议题我们需要什么文化?通过两个议题探究讲述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就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三个层面展开。议题一:一曲“小调”见证文化发展。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的背景素材与《沂蒙山小调》内容讲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议题二:一曲“小调”何以传唱至今。通过《沂蒙山小调》85年发展来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本节课内容复杂,要捋清楚核心内容,知识线索。 【课标要求】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科学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公共参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的背景、内容、原因 【教学难点】革命文化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第二页】同学们,你知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是什么吗?是《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 【第三页】4月,在中国柬埔寨人文交流活动上,14岁的柬埔寨公主用流利的中文深情演唱《沂蒙山小调》。一起来看活动视频(51秒) 【第四】1940年诞生之后,《沂蒙山小调》穿越时空长河,传唱至今,升华为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几代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第五页】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九课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沂蒙山小调》的发展来探究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文化?进入第一个议题。 议题一:一曲“小调”见证文化发展 【第七页】首先我们要回顾历史,回到文化探索的开端。20世纪,在列强压迫、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等的冲击,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 【第八页】出现了哪些文化思想呢?来看以下材料。 胡适:“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 康有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 刘师复:“反对一切强权,主张绝对自由,人人自由,人人自治。” 孙中山:“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议学问题:这些主张能带领人民走出困境吗? 答案:不能,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 师:这些都是近代中国文化思潮及结果。一起总结相关知识。 知识点:近代中国文化思潮及结果 师:这些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第十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深深影响中国发展。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1)共产党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应运而生。 (2)指明文化发展方向: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3)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4)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