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4763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二)《水浒传》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391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②掌握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李逵、吴用六位核心人物的绰号、主要事迹及性格特征。 ③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忠”“义”的不同内涵。 ④初步把握小说在人物塑造、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⑤掌握常见中考题型及答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穿书”情境导入,沉浸式进入水浒世界。 ②通过人物故事链、对比思考和小组辩论,培养信息整合、辩证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理解其反抗精神的价值。 ②辩证地认识人物行为的复杂性(如林冲的隐忍、宋江的愚忠、李逵的莽忠)。 ③培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六位核心人物的情节与形象;理解“官逼民反”的主题。 难点:辩证分析人物“忠”与“义”的多层含义;对作品的多样化解读。 三、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 教学准备 教学PPT 第一课时:好汉登场———义”的华章与“逼”的无奈 (一) 情境导入:穿书水浒,生存挑战(5分钟) PPT展示导入页:“你穿书啦!!!身份:平民。” 抛出生存事件: 事件一:恶霸强占你家田地,你选择____ [选项] A. 忍气吞声(-健康值) B. 报官(-钱财,成功率5%) C. 提柴刀拼命(+戾气值) 事件二:“当一袋米的价格=你全家半年的收入时,你会怎么办?” [选项] A. 吃树皮 B. 卖儿女 C. 抢官粮 D. 上梁山 教师引导:“你的选择会导向怎样的结局?别担心,原著在手,通关不愁!我们先了解好汉们的故事,来找到生存的智慧。” (二) 作品主题及背景介绍(5分钟) 简要介绍作者、朝代及“官逼民反”的核心主题,为后续人物分析奠定基调。 (三) 人物画廊:侠义、隐忍与英雄(30分钟) 1. 花和尚鲁智深———路见不平一声吼” 讲解:依据PPT,介绍其外号、外貌,通过“拳打镇杨柳”四件事,分析其“侠义”(为民)与“细心的智慧”。 承上启下提问:“在‘倒拔垂杨柳’后,他结识了一位重要人物,是谁?”(引出林冲) 2. 豹子头林冲———忍”字头上一把刀 讲解:介绍林冲基本情况。重点讲述“误入白虎节堂”,体现其“委曲求全”。 插入鲁智深情节:“大闹野猪林”,强调鲁智深对林冲的“兄弟之义”。 高潮:讲述“风雪山神庙”,通过视频或语言渲染其被逼至绝境的悲壮与反抗。 思考题(PPT原题):“一向委曲求全的林冲为何最终会被逼上梁山?” 引导总结:林冲是“官逼民反”最典型、最彻底的代表。他的转变,是对朝廷幻想的破灭,揭示了主题的深度。 3. 行者武松———恩怨分明的复仇之神” 讲解:介绍基本情况。讲述“景阳冈打虎”立威,“醉打蒋门神”报恩(施恩)。 对比思考题(PPT原题):“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与武松醉打蒋门神有何不同?” *引导分析:鲁智深是“无我之义”(为陌生人,路见不平),更具社会公义性;武松是“有我之义”(为兄弟、为报恩),更具个人江湖气。 讲解:“大闹飞云浦”是其自卫反击的高潮,补充“血溅鸳鸯楼”的残酷复仇,体现其滥杀的一面。 (四)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课三位好汉:鲁智深的“侠”、林冲的“忍→反”、武松的“恩仇”,他们上梁山的路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义”的不同侧面。 第二课时:梁山聚义———忠”的困惑与“智”的谋划 (一) 温故知新(2分钟) 快速回顾上节课三位好汉及其代表精神。 (二) 人物画廊:领袖、莽夫与军师(28分钟) 1. 及时雨宋江———忠义难两全的复杂领袖” 讲解:介绍其“呼保义”、“及时雨”绰号。通过“私放晁天王”显其“义”,通过“浔阳楼题反诗”见其野心与压抑。 重点:讲解“三打祝家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