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6023

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88张PPT)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练全攻略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7657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文言文,阅读,课件,88张,PPT,2026届
  • cover
(课件网) (4)文言文阅读【课件篇】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练全攻略 目录 贰 核心考点及备考建议 叁 考点解读 肆 典型例题 壹 高考考情分析 高 考 考 情 分 析 年份 卷别 出处 选材聚焦 特点 2024 新课标Ⅰ 《资治通鉴·汉纪》 《读通鉴论》卷三 编年体史书 史论 李陵投降的史实记载 王夫之对《资治通鉴》所载李陵投降事迹的看法 新课标Ⅱ 《史记·魏世家》 《史记·留侯世家》 《论衡·非韩》 纪传体史书 史论 魏文侯礼敬名士段干木 汉太子敬厚“商山四皓”的故事 王充关于上述两事在“力少则修德”上相似的看法 年份 卷别 出处 选材聚焦 特点 2023 新课标Ⅰ 《韩非子·难一》 《孔丛子·答问》 诸子 关于“赏罚”问题的思考 新课标Ⅱ 《百战奇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兵书 关于战事中作战谋略的讨论 年份 卷别 出处 选材聚焦 特点 2022 新高考Ⅰ 《战国策·魏策三》 国别体杂史 纵横家的足智多谋和超高的游说策略 新高考Ⅱ 《东观汉记》 纪传体别史 忠君爱主、刚毅卫国的古代武将 核心考点及备考建议 核心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备考建议: 1.了解考情,有的放矢。树立从理解与分析综合两个能力维度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意识。重视对近年高考真题的练习与分析,了解不同文体的选材特点、常考题型及试题难度等,为高效复习奠定基础。 2.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阶段,复习教材是关键。综合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还是文章内容理解、文句翻译,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与考点相对应的知识点。因此,强化教材复习,巩固基础是备考关键。在备考过程中,一要熟读熟记课内外经典名篇,培养文言语感,提升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二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并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备考建议: 3.强化练习,学以致用。备考阶段,精练是制胜法宝。复习备考文言文阅读,应当充分利用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发扬“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即复习教材要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在训练中游刃有余地进行知识迁移。此外,还要通过对高考题型的模拟训练,熟悉高考文言文命题方式,并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寻找可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两点在高考复习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而强化训练的意义也在于此。 考点解读 考点1 文言断句 一、文言文断句三原则 1.词句意思要通顺 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 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易产生歧义,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题型一 主观题 2.内容要符合情理 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 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故此句应断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及古代文化知识 示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 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因为句中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作”“为”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