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6425

江苏省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模拟卷(5)(含解析)

日期:2025-11-0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01526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化学,模拟,期中,学期,初三
  • cover
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模拟卷(5) (范围:1-4章,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K-39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代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打磨宝剑 D.烧制陶瓷 2.矿泉水可分为碳酸水、硅酸水、锶水等几大类,此外还有含锌、锶、碘、硒等的矿泉水。其中“锌、锶、碘、硒”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3.《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文中涉及的主要操作方法是 A.沉淀 B.吸附 C.蒸馏 D.过滤 4.利用光催化技术可绿色制取,如图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 B.反应前后元素的存在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D.反应后分子种类减少 5.东汉《说文》:“炭…寒月供然火取暖者,不烟不焰…”。碳燃烧的现象是 A.发光放热 B.产生蓝色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 D.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如图所示,同学们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这两个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B.进行实验②之前需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D.实验①能证明水的组成,而实验②不能 7.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玻璃球被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的体积变大 C.喷水灭火只是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和火源的原理 D.水能吸收燃烧产生的CO等有毒气体 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氢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低温导致水分子静止不动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以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 B.二氧化碳验满 C.称量氢氧化钠 D.倾倒液体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结构观: H2O和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能量观: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D.守恒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出现黑色物质,故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将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不纯 12.丙氨酸(C3H7O2N)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B.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 C.丙氨酸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组成 D.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3.一种利用太阳能获取淡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要在实验室运用该方法原理进行海水淡化应采用的装置是 A. B. C. D. 14.密闭容器内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A.X中未测值为0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X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D.反应中生成的Y和参与反应的Q的质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