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7040

3.2《哦,香雪》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9248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哦,香雪》 铁凝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感受小说的叙述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感悟小说主旨。 3、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规划人生。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写作背景 导语 心理大师荣格说: “人生的前半段,你在活别人的人生;人生的后半后,你需要活你自己的人生。” 这段话,从哲学的角度概括了人生三问的关系: “我是谁?”成年前由“我从哪里来”决定,成年后则受自己“我要到哪里去”的决定。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青春少女与一个文具盒的故事,来观照荣格这句的哲思。 荣格 学生自读安排一: 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 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分析人物形象。 请梳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探究新知 背景 人物 情节 线索 主要 次要 引子(1—4) 开端(5—57)    发展(58—69) 高潮(70—77)    结尾(78—82) 一个位 于北方 大山深 处的偏 僻小山 村台儿 沟。 香 雪 凤 娇 台儿沟通火车介绍 姑娘们到火车站交换农产品香雪打听铅笔盒 火车 铅 笔 盒 姑娘们看火车、打听外面事 香雪上火车与大学生换铅笔盒被火车带走 香雪深夜归来、与找她的姑娘们会合 火车开进台儿沟带来的变化 以前 现在 宁静。人们吃过晚饭就钻被窝。 封闭传统,少与外界交流。 热闹。人们挤在村口看火车。 姑娘们心不在焉地吃晚饭,吃完饭梳妆打扮。 与火车上的人换物品。 1.梳 理 情 节: 香雪上火车与大学生换铅笔盒被火车带走 结尾(78—82)香雪深夜归来、与找她的姑娘们会合 散文化、诗化小说 1)语言的精美、富有音乐感 2)意象优美 3)淡化情节 4)结构松散独特、淡化冲突 5)物象的象征意义 2.围绕香雪写了哪些事情,从中可见香雪是个怎样的姑娘。 (1)看火车,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 (2)香雪卖东西,打听外面的事时 (3)追火车,追问铅笔盒 (4)香雪回忆在学校时与同学之间的相处 (5)登上火车换回了铅笔盒 (6)香雪走夜路回到台儿沟 自尊 真诚、单纯、渴望知识 对新鲜事物好奇又有点位腼腆 坚定勇敢、有改变命运的决心与信心 四十个鸡蛋 + 三十里夜路 =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你认为是否值得? ———香雪认为很值得,为什么? 探究一:鸡蛋换铅笔盒 铅笔盒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获得与别人平等的权利,过得有尊严,改变贫穷落后的人生境遇。 铅笔盒———知识、文明 深 山 ———封闭、传统 火 车 ———开放、现代 象征意蕴 改革开发后封闭的农村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历史进程。 探究二: 台儿沟的姑娘们———凤娇、香雪为代表 初中学校的姑娘们———同桌、香雪为代表 火车上的乘客们———北京话”、女乘客、女大学生为代表 1.人物有群相与个相,试着分析一组人物的群体特点及背后的意义 共性:爱美、热情、善良、淳朴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工业文明 不同: 感兴趣的东西不同 不同实质是什么 原因: 自我定位 凤娇等人 头饰、手表,“北京话”:用土特产换喜爱的发卡、香皂或纱巾和能松紧尼龙丝袜 众姑娘关注的是山外人 物质层面的生活方式 待嫁的 农村姑娘 香雪 学生书包;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渴望自动铅笔盒 关注的是山外人的精神文化,她超越了一般姑娘,追求的是自尊、文明 学生 以台儿沟的姑娘们为例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