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任 务 群 任务一:默读感知 认识作者 任务二:解读人物 理解主题 任务三:关联自我 读出启示 默读课文 ——— 解读疑问 默读方法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2.关注文中与标题照应的关键语句。 3.默读需保证一定的速度,课文约1600字,请注意你的默读时间。 读一篇文章,我们最先要看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分析本文标题的关键词,并说说看到这些标题你会预测出什么信息 又有什么疑问 任务一:默读感知 认识作者 标 题 预 测 疑 问 再塑生命的人 (1)“人”———预测出本文是记人类回忆文章的文体。 (2)“再塑”———预测出本文赞颂人物的主旨。 谁是“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谁的生命 她做了哪些事情来“再塑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说她“再塑生命”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疑问默读课文,解答自己心中的疑虑,读完后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任务一:默读感知 认识作者 疑 问 解 读 一句话概括内容 谁是“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谁的生命 她做了哪些事情来“再塑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说她“再塑生命” 莎莉文老师 海伦·凯勒 文中主要写了三件事: ①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②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③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使海伦·凯勒的生命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她为在黑暗和绝望中摸索的海伦·凯勒带来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无异于一次重生。 本文叙写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如果真的有奇迹发生,让我拥有了三天光明,……首先,我要久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莎莉文老师的脸庞……”那么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是如何开始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任务一:默读感知 认识作者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英、法、德等五种语言,一生献给了盲聋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先后完成了十四部著作,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安妮·莎莉文(Anne Sullivan,1866—1936),美国著名残障教育家。 任务一:默读感知 认识作者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坎比亚的小城。1882年2月,她患了一场重病(据医生推断,可能是猩红热或脑膜炎),从此失去了视觉和听觉,被无边的黑暗和死寂包围。她能够感知身边的许多事情,但无法学习语言,也无法与人交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自我表达、与人沟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在意愿无法达成的情况下,她的脾气变得很坏,常常因为一点点不如意就大发雷霆(课文中她摔玩具娃娃的行为并非偶然)。她的父母多方辗转求索,终于通过波士顿珀金斯学院的院长阿纳诺斯找到了一位合适的老师,这就是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于1887年3月3日来到海伦·凯勒家,本文讲述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面对盲人哑童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实施关爱和教育的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并根据相关语句对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进行评价。 任务二:解读人物 理解主题 课文语句 评价 我感觉到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我以为是妈妈,于是便伸出手去迎接。有人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我被那个人抱了起来,并被紧紧地搂在怀中……(第4自然段) 教育从最真挚的关爱开始,让海伦深深感受到了温暖。 任务二:解读人物 理解主题 课文语句 评价 老师到后的第二天早上,她把我领到她的房间里,给了我一个玩具娃娃。……我抱着娃娃玩了一会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