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2 3 6 10 11 12 15 19 20 答案 C B D D A CEF D B D A C 1.【答案C(3分) 【解析】根据材料一“作者首先以《人民日报》所刊登的文章《送温暖无需兴师动众》为由头…接着作者以其 平日采访、调研期间积累的鲜活案例作为有力论据…逐步梳理出‘披着隐身衣’的新形式主义的表现”可 知,该文并非主要以《人民日报》文章为由头,还运用了平日积累的鲜活案例等论据。 2.【答案】B(3分) 【解析】“运用语言技巧、扎实的论据来体现评论的温度”错,体现评论温度的应该是“以人为本”“说出群众心 中所想所忧”。 3.【答案D(3分) 【解析】这部分内容先是阐述要找准角度凸显评论的深立意和高价值,接着说明扎实的论据与严谨的论证过 程相结合能增添文章说服力与厚重感,整体围绕新闻评论内容方面展开,强调内容的优质,“独特的视角”“扎 实的论据”“严谨的论证”都只是这部分内容的一部分,不能全面概括,所以最恰当的标题是“优质的内容”。 4.【答案】①一些部门只在乎数字“大与小”而非“真与假”②有指标,有考核 【评分细则】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①分析图表可知,这里是填造成“数字突破”现象的一个原 因。再结合右侧的“造”“逼”以及材料一《民生实事莫沉迷于“数字突破”》中“一些部门习惯于‘年初简单压指 标,年末向下要数字’,在乎的是数字的‘大与小’,而不是‘真与假”可知,①处可填“一些部门只在乎数字‘大与 小’而非‘真与假’”。②材料中提到“逼,因为数字就是指标,就是考核”,所以②处可填“有指标,有考核”。 5.【答案】①切入角度有新意。从《说文》中“匠”的语源讲起,阐发当代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多层内涵,引人深 思。②递进式论证,推论严谨,逐层展示工匠精神内涵及价值意义。小至企业、大到国家社会进步方面的重 要作用。③巧用排比(反复)修辞,语气强烈,鲜明有力,增强了文采和感染力。④语言精准,多处使用转折句 式,强化工匠精神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析材料的内容和语言的能力。需要用材料一提出的“好新闻评论特质”作为“评判标 准”,去分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选段。可对应其提到的三个核心特质一①好的选题(有评论的价 值):②优质的内容(切入角度、扎实论据与严谨论证);③善用语言技巧(修辞、精准表达)。 6.【答案】D(3分) 【解析】“意在象征乡村生活”有误,更重要的是刻画校长的形象。 7.【答案】A(3分) 【解析】“刻画了‘我’对穿雨靴的坦然心理”有误,从“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可以看出“我”穿雨靴的尴尬 心理。 8.【答案】①热爱教育事业。对乡里、城里的开会等教育活动重视:每年亲自去新华书店购书。②豁达乐观。穿 着雨靴进城买书,城里人的目光,他毫不介意。③温暖亲切。帮青年教师捎回雨靴,带大家吃馄饨。④质朴 淳厚。穿着歪斜的老皮鞋、旧雨靴和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 6066A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 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四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