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8447

2.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科粤版(2024)

日期:2025-11-0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3721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科粤版,化学,上册,九年级,学年,-2025-2026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科学家发现空气成分过程的化学史实的学习,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及测定原理,发展物质具有多样性的化学观念; 2.通过设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探究实验方案,培养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意识,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推理实验的适切性,进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实施并观察实验,发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 3.通过了解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精准测定过程,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结合科学史实,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依靠科技进步的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对空气成分做猜想 问题一: 露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的不酥脆了,我认为空气中有水蒸气。请你仿照这样的回答列举你的猜想。 回答问题 初步建立“做出猜想合理猜想需要有理有据”的意识。 环节二:走进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二: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发生在哪里?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2)钟罩里的b是什么,c是什么?b占据了谁的位置? (3)如果将曲颈甑里的红色固体加热,得到的氧气重新冲入钟罩会是什么现象并解释现象原因? (4)由此拉瓦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5)请你来评价拉瓦锡实验的优缺点。 阅读资料卡片及知识视窗 阅读知识视窗后讨论回答问题。 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 依据问题学生推理出拉瓦锡实验的原理,进而设计实验。 环节三:模拟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三:我们模拟拉瓦锡的实验,看是否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如何模拟呢? 1.首先提出问题: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多少? 2.形成假设:氧气约1/5,氮气约4/5 3.设计并实施实验:设计药品及装置,观察拉瓦锡的实验发现装置需要密闭装置,结合资料卡片讨论药品。 4.结合药品特点,选择红磷做药品,设计实验步骤 5.按照设计实施实验,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1)打开弹簧夹前,你看到的现象: (2)打开弹簧夹后,你看到的现象: (3)请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操作中“夹紧”“足量”“迅速塞紧”“冷却至室温”等操作的原因是什么? (5)简述实验原理。 (6)反思实验,小组讨论评价上述实验的优缺点。 (7)归纳总结出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特点。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经历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依据原理设计装置,结合资料卡片选择药品,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评价(误差分析等)。 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建立测定混合体系中某成分含量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模型。 环节四:科学的发展与完善 播放手持数字化实验视频,小结数字化实验。 观看视频,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感受科学发展的脚步不停止,体会责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