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8462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27336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云南省,考试,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 cover
云南师大附中2028届高一年级上学期教学测评期中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科学指导,汲取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是对中国共产党劳动育人观的继承发展,源自对当前 我国劳动救育现实状况的深刻考量、县有强烈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根基。在马克思看 来,“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 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核心在于强调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 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他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不仅强调了劳动对社 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而且指出劳动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方式, 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荧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文化渊源)。中国古代哲 学中蕴藏大量劳动典故与劳动思想,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大量描写劳动及劳动教育的内 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也包含大量劳动教育实务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中 国古代劳动教育的优秀传统,他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鼓励人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而 辛勤劳动;他用“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指出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要靠劳动 创造。 高一语文·第1页(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教有在新时代的有人价值,明确了新时代劳动越育的育人目 标、培养方向和价值功能。劳动教育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劳动有人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有人价位、在劳动教育 中可以很好地实现其与德智体美四育的有机融合,有效发展学生全面和谐的个人综合 素养。 劳动教育要倡导知行合一的劳动实践观,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践 行者。辛勤劳动是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和基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 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让学坐在劳动实 践中锻炼能力、提升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成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践 行者。 劳动教育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人才基础。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 有力人才支撑的重要路径。社会发展需要各类人才,不仅要有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也要 有天量甄技术技能人才和基础劳动人才。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切实提高人们在 劳动实践中建设世界、塑造自己的能力,需要将劳动救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 教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摘编自刘向兵《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 材料二: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需要结合学生成 长实际,坚持劳动教育基本原则,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遵循救育规律。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符 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