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2793

数学: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案(1)(沪教版高一上)

日期:2024-06-03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2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案,教版,高一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 (1)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命题的有关概念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学过,本章在此基础上对命题作较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要确定命题真假都必须证明。举反例既可以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它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推出关系是数学证明中最重要的逻辑关系。教材用比较通俗的说法给出了推出关系的意义及符号。 教材介绍了四种命题的构成及等价命题的概念,这给我们今后证明一个命题为真(假)命题可转化该命题的等价命题(通常是逆否命题)为真(假)命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入手,给出推出关系,等价关系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知道推出关系的概念,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掌握等价关系的概念,初步掌握反证法。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四种命题的关系;体会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回顾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命题:表示判断的语句。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命题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 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命题与其有关的命题的概念。 [说明]通过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唤起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结点,从而为下面的要学习的一些下位概念的同化和顺应提供最近发展区。 二、讲授新课 1.命题 例1:下列语句哪些不是命题,哪些是命题?如果是命题,那么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为什么?(课本例题) 1.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 2.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3.上课请不要讲话; 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 5.你是高一学生吗? 解:1.真命题 它可以写成10k+5的形式(k是非负整数),而10k+5=5(2k+1),所以10k+5能被5整除。 2.假命题 取三个角分别是900、450、450的直角三角形,它与三个角分别是900、600、300的直角三角形不相似。 3.不是命题 不是判断语句。 4.假命题 取一个角为900,另一个角也为9000,它们是互补的,但它们相等了. 5.不是命题 是疑问句,不是表示判断的陈述句。 结论:①命题必定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 ②假命题的确定:举反例(举出一个满足条件,不满足结论的例子,一个即可) [说明]:构造反例有时候很不容易,要充分注意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还要注意极端情况,或运用类比手段。 ③真命题的确定:作出证明,方法 [说明]:反证法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命题证明的一种方法. 2、推出关系: 一般地,如果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那么就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α β表示,读作“α推出β”。换言之,α β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 例2:设α表示“两个角是对顶角”,β表示为“两个角相等”,问能用“ ”表示α、β之间关系吗?(补充例题) 解:α β关系成立,但反过来不行。 例3: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 ”或“”把α、β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补充例题) 1. α:实数满足,β: 或。 (“αβ”) 2. α:,β:(为全集)。(“α β”) 3. α:,β:。(“αβ”) 4. α:,β:。(“β α”) 3、α与β等价: 如果α β,β α,那么记作,叫做α与β等价 4、传递性:α β,β γ,则α γ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7 练习1.4(1)———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真假命题判断的方法及命题的推出关系.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P/20,习题1.4———1 2、拓展作业: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 ”或“ ”或“”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