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9657

7.3乙醇 教学设计 (表格式)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11-07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40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乙醇,教学设计,格式,高中,化学,人教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乙醇 适用对象 B层学生 教科书 书 名:《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文化浸润·素养落地·生活联结”为核心理念,构建“本土文化线—化学知识线—素养发展线”三线融合的教学框架。 1.文化为桥,激活认知:立足屯昌米酒酿造、铜锅煮酒等本土民俗文化,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嵌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从文化现象追问化学本质”的路径,降低知识理解门槛,增强学科认同感。 2.素养为纲,多维发展:以化学核心素养为统领,通过宏观实验观察(乙醇物理性质/反应现象)、微观模型拆解(断键机理)、符号表征应用(分子结构/反应方程式)的三重联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的关键能力。 3.学生为主,探究进阶:采用“预习铺垫—实验探究—建模升华—拓展应用”的阶梯式教学流程,通过分组实验、自主设计、分层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4.生活为本,价值彰显:从米酒储存、烹饪去腥等生活问题出发,最终回归家庭酿酒工艺优化等实践创新,实现“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已掌握烷烃结构特点、置换反应原理,具备基本实验操作力。 2.文化背景:学生参与过当地 “吃新节” 酿酒活动,熟悉烹饪中料酒的使用场景,对本土米酒文化有生活体验。 3.技术素养:基本能使用平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软件,具备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 1.宏观辨识:准确描述乙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 2.微观探析:理解乙醇分子中羟基(-OH)的结构特性及断键规律。 3.模型认知:建立 “官能团结构→化学性质→实际应用” 的逻辑模型。 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资源 1.硬件:平板电脑、电子白板、传感器(乙醇浓度检测) 2.软件:分子结构建模软件(ChemDraw)、学习管理系统(如ClassIn)、互动答题工具(如雨课堂) 3.资源:微课《屯昌米酒与乙醇》、数字化任务单、在线协作平台(如Padlet)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羟基的化学特性(与钠反应)。 2.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醇反应中的断键机理(O-H 键、C-H 键断裂条件)。 教学过程(数字化实施) 环节一 课前预习·数字化引导(5分钟) (一)课前自主预习 微课学习:观看《屯昌米酒酿造中的化学》微课,完成在线预习任务单。 文化调查:通过Padlet提交“米酒储存谚语”的化学解释。 数据反馈:教师通过平台查看预习数据,调整课堂起点。 (二)屯昌风俗中的乙醇 【情境导入】屯昌酿酒/屯昌黑猪肉涮粉 【预习问题反馈】: ① 米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饮用时为什么有灼热感? ② 用米酒腌制屯昌黑猪肉为何能去腥? 环节二 课中探究(30分钟) 任务1-初识乙醇(5 分钟) 【实物观察站】:展示屯昌陈年米酒(琥珀色)、医用酒精(无色透明)。 驱动问题: Q1:米酒的 “甜香” 来自什么物质? Q2:为什么传统酿酒工艺强调使用铜制器具?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本土实物和文化现象创设情境,通过问题链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核心研究对象 ——— 乙醇。 【归纳物理性质】 任务2-再识乙醇(3 分钟) 【分组竞赛】:小游戏———拼一拼(分子建模竞赛 用ChemDraw或3D建模软件搭建乙醇结构,可视化微观结构,理解官能团) 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请同学们结合原子的成键规律,依据这个分子式搭建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或是 参考资料: 1.金属钠可与水(H-O-H)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煤油是烃类混合物,主要是饱和烃,饱和烃中只有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