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0017

甘肃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5043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甘肃省,测试,试卷,语文,阶段,部分
  • cover
甘肃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农村非物质要素如传统习俗、传统技艺和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是乡愁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在文化上最大的不同,炊烟袅袅的生活至今仍为人们所怀念。而且,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散落在我国农村,是我国历史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的体现。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持续投入,以及相关大型平台的展示,农村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农村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以及相关文化服务,如相关文创产品以及旅游业,不仅使农民们的收入得到提高,还将当地农村的名气传播开来,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范例。 由于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较晚,经验不足,且粗放式发展模式明显,大多数文化产品只流于形式,逐渐趋同。再者,政府虽然对农村文化产业投入一定的资金扶持,但产业的发展不仅是资金的问题,也是文化发掘的问题。因此对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参与者需要什么,相关单位能给予什么帮助,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尽量杜绝大水漫灌现象,使相关单位的资源能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即便当前乡村记忆中的物质要素既有机遇又有困难,但我们仍是要让乡村记忆中的物质要素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既保护又发展,积极打造乡愁文化发展的名牌。 对于乡村记忆中的物质要素,在文化事业发展部分,要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例如对于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要进行修葺保护,使这部分建筑不因历史岁月的逝去而褪色,永远成为乡村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对传统建筑不进行大变动的前提下,改造部分空间,收集民间相关素材,建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建筑纪念馆或博物馆,加强人们对于所在乡村的认识,提高人们在乡村记忆保护中的参与度,进而增强对于所在乡村的认同感。 对于乡村记忆的物质要素的保护,当然不仅是传统历史建筑,对于具有农村共同记忆的场所也要进行保护。如大槐树寻祖,正是通过以前在大槐树下生活构成了共同回忆,直至今日,每年都会有许多人从海内外返乡祭祖,这就是共同生活场所带来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因此,对于乡村记忆中的物质要素一定要采取保护性开发方式,这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与乡村记忆中的物质要素基本相同,在文化事业中,乡村记忆的非物质要素也是以保护为主,主要起联结情感的作用,并且可以为非物质要素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铺垫。但这方面也存在与物质要素有所不同的地方。 非物质要素是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而产生,并且是经历历史的沉淀与选择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落后的思想混杂其中,残留至今,因此,在留住乡愁过程中,必须对落后的思想文化进行剔除,以充分发挥非物质要素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联结情感的作用。 (摘编自孙波《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 材料二: 在泥河沟村的36亩枣园里,生长着1100余株古枣树,树龄最长者有1300多年。它们目睹了窑洞院落里的人来人往,听惯了古戏楼里传出的悲欢离合。遗憾的是,如此古老的村庄没有文字记载,漫长岁月里的往事都潜藏在一辈又一辈村民的记忆之中。值得庆幸的是,在驻村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与村民共同完成了三卷本村落文化丛书的编撰工作:《乡村记忆———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影像集》《村史留痕———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历史》和《枣缘社会———陕西佳县泥河沟村文化志》。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文化干预,我们的工作把村庄的历史与当下连接在了一起,村民的日常生活展现的是陕北地域风情,他们追忆的往事汇聚的正是本土知识的宝库。通过这种参与式的行动,淳朴的村民不再是遗产保护的旁观者,而是自身文化的讲述者。那些曾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