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讲义 文学、文体常识 (一)作者作品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历史著作《战国策》。 3.《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4.《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5.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6.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7.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散曲。 (二)文体知识 1.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帝王的一种特殊奏章,用于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表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一般是议论和叙事,但往往又带有强烈的抒彩。“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其内容,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3.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4.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特点: ①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 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⑤在命名上,诗人通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等。 5.散曲。 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