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1893

3.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型归纳2025-2026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含解析)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489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平面镜,成像,特点,题型,归纳,2025-2026
  • cover
3.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型归纳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4小题) 1.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张力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B.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越远,物体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越近 D.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 (1)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 。 (2)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记下蜡烛和像的位置,重复几次实验,记录情况如下: 实验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蜡烛的像是倒立/正立 第一次 3 3 相等 正立 第二次 5 5 相等 正立 第三次 7 7 相等 正立 分析上表可知:张力同学的实验验证了猜想 是正确的;并且从实验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可以看出,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越远,则蜡烛的像距平面镜 。 (3)张力同学还想探究用光屏能否承接到蜡烛A的像,于是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烛焰的像,这说明 。 9题图 2.小滨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实验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6)小滨应在玻璃板 (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7)在实验过程中,小滨应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 (8)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 (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 (9)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 移动。(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或“不”) 3.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同一部位,这套装置还可以探究: 。 (2)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图,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便于确定 的位置:蜡烛远离玻璃板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把光屏放在玻璃后蜡烛成像的位置,像 (选填“会”或“不会”)呈在光屏上。 (3)如图丙,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VBC VAB(选填“>”“<”或“=”)。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一块 作为平面镜,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小明选用某种液体进行实验,为了定量研究,他要量取不同 的这种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后,小明又换不同种类的液体重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选用玻璃板的原因(共4小题) 5.在“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