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2342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其二)课件(共17张PPT)+素材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9次 大小:34417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PPT,17张,课件,其二,上册
    (课件网) 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 从 弟 走近作者 刘桢( -217),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名,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又被后人称为“文章之圣”,以其“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的诗风,傲然独立的人格,赢得历代文人推崇,今有《刘公干集》。 建安风骨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建安文学代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风骨:《文心雕龙》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情志真实,思想深刻,文笔优美,结言端直,悲凉慷慨,刚健有力。) 清代诗人兼诗论家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 朗读诗歌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shèng),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咏物诗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多么 强而有力 遭受严寒 挺拔的样子 堂弟 高山上松柏挺拔耸立, 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 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 松柏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柏没有遭受严寒的侵凌吗? 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叠词,用“亭亭”展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与“谷中风”展开较量,以风的肃杀衬托松柏挺拔不屈,经历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声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连用两个“一何”,前者突出了风之大,后者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诗人运用对比、衬托手法,以风之凛冽来衬托松柏雄健挺拔,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越要挺立风中,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象征手法。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特性。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在一问一答中,从松柏的外在形象引入到松柏内在的本性,松柏之所以不畏严寒、傲雪凌霜,是因为它那坚贞不屈的美好品格。 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界压迫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生追求。 小结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挺拔不屈 坚韧不拔 正气凛然 坚贞不屈 外在 形象 内在 品格 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 作者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恶势力弯腰,高峻挺拔,傲骨铮铮。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赠从弟(其二)》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2)《赠从弟(其二)》中以寒冷的冰霜来衬托松柏的品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课堂练习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本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要正气凛然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 (4)《赠从弟(其二)》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