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2618

2025-2026小学桂美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日期:2025-11-0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685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小学,美版,2024,美术,二年级
  • cover
2025-2026小学桂美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1课 湖光山色 第2课 水果飘香 第3课 家乡美食多 第4课 坐上动车到我家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二单元 有趣的动物 第1课 撕纸动物 第2课 毛茸茸的朋友 第3课 彩泥鱼世界 第4课 森林音乐会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三单元 下雨了 第1课 彩色雨点 第2课 多功能雨具 第3课 雨中乐趣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四单元 年年有余 第1课 美丽的鱼纹 第2课 剪吉祥鱼 第3课 鱼戏莲花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五单元 过年啦 第1课 新年的色彩 第2课 新年送福 第3课 灯笼挂起来 第4课 团圆年夜饭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本册综合 第一单元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1课 湖光山色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桂美版2024年审定的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教材以“湖光山色”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感受山水之美,培养对家乡的热爱。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 1.欣赏与感知:呈现桂林漓江、杭州西湖等典型山水图片,配以文字“山有高低、远近、浓淡的变化,水有平静、波纹、倒影的不同”; 2.技法与表现:展示学生作品《我的家乡小河》,标注“用曲线画水波,用渐变色表现倒影”; 3.实践与拓展:设置活动任务“画一画你家乡的山水,用喜欢的颜色表现光影变化”。 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降低了观察难度,突出了“观察—表现—创造”的学习逻辑,符合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 能说出家乡山水的2个主要特征(如“山是青的,水是绿的”“有小船和芦苇”); 初步感知色彩的冷暖变化(如“阳光下的山是暖黄色,树荫下的水是冷蓝色”)。 艺术表现 运用线条(直线、曲线)和色彩(3种以上颜色)表现简单的山水轮廓和倒影; 尝试用撕贴、拓印等综合材料技法丰富画面细节(如用海绵拓印表现树叶)。 文化理解 知道“湖光山色”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常见主题; 萌发“家乡山水很美,我要爱护它”的情感。 创意实践 能在作品中添加1-2个具有家乡特色的元素(如“我家门前的石拱桥”“爷爷的小渔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并表现山水的基本形态(山的高低、水的波纹); 用对比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表现景物的前后层次。 教学难点 1.理解“倒影”的对称关系,用反向线条表现水中倒影; 2.综合运用多种材料(绘画+手工)丰富画面细节。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播放家乡山水视频,创设“小导游带游客看风景”情境; 观察发现法:通过对比真实照片与课本范画,引导学生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示范讲解法:教师分步示范“画山—画水—画倒影”的步骤; 分层指导法: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基础版(临摹范画)”“进阶版(添加自创元素)”任务卡; 游戏互动法:通过“色彩找朋友”(配对冷暖色)“线条变变变”(直线变山峰、曲线变水波)游戏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0分钟)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我的家乡桂林》(1分钟,包含漓江、象鼻山、渔民捕鱼等画面),提问:“视频里的山像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 出示课题《湖光山色》,板书并带领学生齐读:“‘湖’是像镜子一样的水,‘山’是高高的石头,‘湖光山色’就是山水在一起的美景!” 学生互动: 自由回答问题,如“山像大象的鼻子”“水是绿色的,有小船”; 翻看课本第2页,找出视频中出现的景物(象鼻山、竹筏)。 观察对比,感知特征 教师活动: 展示真实山水照片与课本范画《我的家乡小河》(课本第3页),引导观察:“左边照片里的山和右边画里的山,线条有什么不同?”(照片的山边缘模糊,画的山边缘是直线和弧线) 发放“观察任务卡”(印有山、水、倒影的简笔画轮廓),要求学生用红笔圈出“山的尖顶”“水的波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