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2627

第25课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随堂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150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5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随堂,检测,答案
  • cover
第25课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随堂检测2025-2026学年 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五四学制)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分数:_____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基础积累 (共4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每空1分,共8分)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biàn dòu(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yuǎn( )也 (3)日初出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 ) (4)及其日中如tàn tāng( )( ) (5)孔子不能jué( )也 (6)shú( )为汝多zhì( )乎 2. 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3分,共15分)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_____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 _____ (5)孔子不能决也。 _____ 3.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每题2分,共8分) (1)《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 (2)两个小孩争论的是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 ) (3)孔子无法判断谁对谁错,说明他知识不够渊博。(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尽的,要虚心学习。( ) 4. 按要求改写句子。 (每题3分,共9分) (1)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改为陈述句) 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改为现代汉语) _____ (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改为转述句) _____ 二、课文理解 (共30分)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每空2分,共12分)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孔子名_____,字_____。 (2)一儿认为日始出时近,因为_____。 (3)一儿认为日中时近,因为_____。 (4)故事以"_____"结尾,体现了孔子的实事求是。 2. 课内片段阅读。 (共18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4分) _____ (2)他们分别用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6分) _____ (3)"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4分) _____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_____ 三、课外阅读 (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解释下列横线上字的意思。 (每题2分,共8分) (1)吾盾之坚:_____ (2)物莫能陷也:_____ (3)吾矛之利: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4分,共8分)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 3.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6分) _____ 4. 《矛盾》和《两小儿辩日》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8分) 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1)辩斗 (2)远 (3)沧沧凉凉 (4)探汤 (5)决 (6)孰 智 2. (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盘盂。 (3)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4)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5)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3. (1)√ (2)√ (3)× (4)√ 4. (1)这是近的热而远的凉。 (2)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一个小孩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 二、课文理解 1. (1)《列子·汤问》 丘 仲尼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孔子不能决也 2. (1)一个认为太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