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 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00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4.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种类的关系 5.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的构成 ?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 ????? ????? 碳 ????? ????? ????? 氧 ????? ????? ????? 钠 ????????? ????????? ????????? 氯 ????????? ????????? ?????????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碳 氧 钠 氯 说明:核电荷数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每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 ? 观察表格,思考问题: 1.判断原子带什么电,并说明理由 2.根据原子电性找出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 ????? ????? 碳 ????? ????? ????? 氧 ????? ????? ????? 钠 ????????? ????????? ????????? 氯 ????????? ????????? ?????????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碳 氧 钠 氯 观察表格,思考问题: 1.判断原子所带的电性,并说明原因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2.根据原子电性找出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中子数≠质子数,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 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原子实验 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 绝大多数α粒子未发生偏转 原子内有带正电的微观粒子 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 该微观粒子体积小、质量大 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 1911年英国化学家 卢瑟福 Ⅰ 原子的构成 小组讨论:观察图片,能得到哪些信息?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 原子是由居其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探究新知 二、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规律总结: 原子中: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4.原子种类不同,核内质子数不同。 氢原子没有中子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氧 8 8 硫 16 16 镁 12 12 8 方法点拨: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 16 12 16 12 问题: 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巩固提升 +11 2 8 1 +17 7 8 2 钠 Na 氯 Cl e- +11 2 8 钠离子 Na+ +17 8 8 2 氯离子 Cl- Na+ Cl- 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当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的 1 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这样两者都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钠原子因失去 1 个电子而带上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氯原子因得到 1 个电子而带上 1 个单位的负电荷 带相反电荷的Na+ 与Cl- 相互作用就形成了NaCl(氯化钠) 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那么,如果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离子 (1)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等。 (2)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I-等。 1.离子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离子的分类 巩固提升 1.稳定结构的是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 3.阴离子是_____; 阳离子是_____ 4.容易失电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