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3162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用“典型素材”为论证“加码”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606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论证,PPT,25张,课件,加码,2026届
  • cover
(课件网) 用“典型素材”为论证“加码” 如何选取典型素材来增强论证力度呢? 首先,真实准确。所举事例应以现实为基础,有据可依,即便是虚构事例,也应源于生活,而不是胡编乱造。 其次,典型有力。所举例子应是大家认可的事例,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不是泛泛而谈。 再次, 时鲜新颖。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居多,因此所举事例最好是最近一段时间内有一定影响的人和事,既时鲜又新颖,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 最后,源自材料且高于材料。“源自材料”是指所选事例须与作文材料相关,要么源自材料中的理论,要么源自材料中的事例,唯有如此,才能紧扣材料不偏题;“高于材料”是指所选事例不拘于材料,在与作文材料相关的基础上,拓展出与之相近或相反的事例来作论据。源自材料且高于材料的事例常常不落窠臼,让人耳目一新,既能紧紧扣题,又能拓展深度,增强论证力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创业的故事,他们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云南古寨,借助快递、电商和互联网,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而近日,22岁的志愿者小张带领10余名志愿者组建产业助力志愿服务项目小组,服务城市社区百姓,他说:“虽然这里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和这片热土一起腾飞!” 班级计划以“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围绕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段讲了两个故事:《一点就到家》中三个年轻人回乡创业,借助快递、电商和互联网,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志愿者小张将他乡作家乡,带动更多年轻人,和他乡热土一起腾飞。 任务段中的主题“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结合材料段内容可知,应侧重谈青年如何承担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其中“返回家乡”、“借助快递、电商和互联网”、“将他乡做故乡”、“带动更多年轻人”等做法,可以给考生提供具体的写作思路。 需要强调的是,“青年”、“家乡建设”、“使命”三个关键词不可或缺,且要形成有机的关联。 需要提醒的是,立意确定后代入材料,再确定下自己立意的正确性,确保审题正确。 这里的“家乡”可以是自己的故乡,也可以是他乡的热土,自己的第二故乡。年轻大学生村官黄文秀、秦玥飞,“当代愚公”毛相林等都是典型的事例,写作时要注意突出“青年”这个群体,事例要源于材料,高于材料,最后再归于材料。 要求段加入了“切合身份,贴合背景”和“符合文体特征”两个要求,其他较为常规。 【写作范例】 故乡,却成了每个游子心中的一枚邮票,寄托了天涯人对故乡无限的相思,思乡的情怀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随着岁月老去。 “美不美,自然是家乡水;亲不亲,还得是故乡人。”故乡,是每一个热爱故乡的人心中那首永远唱不完的歌。著名的诗人艾青在他的诗里深情的呼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著名的民主战士、爱国诗人闻一多用他的诗句:“家乡是一个贼,他偷走了你的心!”深情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爱恋;上个世纪,以书写家乡为己任的著名作家刘绍棠,一生历经风霜,坎坷二十载,但他却矢志不渝的写他的故乡———京东北运河,他坚定的说:“我一直写自己的乡土,直到最后一部作品。”著名华侨陈嘉庚,身居海外,却心系家乡,在他事业有成的时候不惜巨资、义无反顾的为家乡福建厦门捐资办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故乡的热爱,不仅是每个游子心中解不开的心结,也成了他们服务家乡的动力,成全了他们报答家乡、建设家乡那颗滚烫的心!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