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3170

第二单元《感悟亲情寻踪故事》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687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二,感悟亲情寻踪故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 cover
《感悟亲情 寻踪故事》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5-2026 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总览: 于文字间寻踪,在岁月中悟情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以 “挚爱亲情” 为人文主题,精选四篇风格各异、情感醇厚的经典文本 ———《秋天的怀念》藏着深沉隐忍的母爱,《散步》映着尊老爱幼的温情,《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 母亲》)绘着孩童与母亲的亲昵,《〈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透着魏晋名士的家庭教育与亲情氛围。 本单元以 “寻踪亲情” 为核心线索,串联 “朗读感知 — 细节品读 — 写法探究 — 真情书写 — 实践延伸” 五大环节,既强化朗读训练、语言鉴赏等语文素养,又引导学生唤醒自身亲情体验,懂得感恩与担当,传承美好家风,让亲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文本研读与生活实践中落地生根。 单元教学目标(基于 2022 版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语言运用 能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生字词(如 “瘫痪、憔悴、分歧、匿笑、絮叨” 等),掌握汉字笔画与笔顺规则,做到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不同文本的感情基调(如《秋天的怀念》的深沉悲痛、《金色花》的活泼温馨),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培养文言语感。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赏析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的表达效果,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研读不同体裁文本,归纳亲情类文章的选材特点(如真实事件、日常细节)与抒情方式(如深沉含蓄、显豁直白),锻炼比较思维与归纳能力。 能通过关键词句与细节描写,捕捉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主题,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 审美创造 感受不同文本营造的亲情氛围与审美意境,体会亲情的多元表达(母爱、祖孙情、手足情等),丰富自身情感体验与审美素养。 尝试运用文本中学到的表达技巧,书写自己的亲情故事,做到叙事具体、情感真挚,初步形成个性化的表达风格。 (四 )文化自信 从《〈世说新语〉二则》中感知魏晋时期的家庭文化与教育理念,结合《散步》等现代文,理解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重视家庭与亲情的价值,学习与亲人的相处之道,承担家庭责任,传承美好家风,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于细微处品情,于实践中践行 (一)教学重点 聚焦文本细节:赏析《秋天的怀念》中母亲 “悄悄地躲出去”“眼圈红红的” 等细节,《散步》中 “分歧” 的解决过程,体会亲情藏在细微处的温度。 2. 掌握表达技巧:区分不同文本的抒情方式(如《荷叶 母亲》借物抒情、《秋天的怀念》直抒胸臆),学习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手法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3. 落实读写结合:能借鉴文本选材与写法,围绕 “亲情” 主题写一篇记事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明确的叙事重点。 4. 传承传统美德:从文本中提炼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和谐相处等美德内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其现实意义。 (二)教学难点 1. 情感共鸣的深度:引导七年级学生从 “读懂文本情感” 走向 “关联自身体验”,理解《秋天的怀念》中母亲深沉的痛苦与隐忍的爱,突破情感理解的表层化。 2. 表达技巧的迁移:将文本中学到的细节描写、抒情方式等技巧,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避免 “只会赏析、不会运用” 的脱节问题。 3. 文化内涵的理解:从《〈世说新语〉二则》的简短故事中,体会古代家庭的教育氛围与文化底蕴,建立古今亲情文化的联结。 4. 知行合一的转化:让学生将对亲情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主动关心家人、承担家务等,实现 “读懂亲情 — 感恩亲情 — 践行亲情” 的闭环。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 13 课时) 板块 课时 核心任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