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4519

八上《散文两篇》学习任务设计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437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上,散文两篇,学习,任务,设计
  • cover
八上《散文两篇》学习任务设计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导入:自由畅谈 生命是永久的吗? 我为什么活着?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由发表看法。 活动一:默读·寻人生感悟 默读两篇哲理散文,划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结合所划句子说说作者对此的看法。 教师提示:关键句有哪些?(领起句、总结句、承上启下句、段首与段尾句……) 预设: 《永久的生命》: (1)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远。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 《我为什么而或者》: (1)寻求爱情,爱情给“我”带来狂喜,能解除孤寂,能让“我”看到圣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 寻求知识,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渴望减轻这些不幸”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 …… 活动二:想象·生命调色盘 颜色常常能来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如果生命有颜色,会是什么颜色? 同伴交流:确定一篇文本,合作朗读,结合具体的语段说说理由。 预设1:绿色。“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它代表着最原始、最蓬勃的生命力。当严冬肃杀万物,我们以为一切终结之时,泥土之下却孕育着新的生机。 这绿色,是希望和传承的颜色,它不因个体小草的枯萎而黯淡,反而在更迭中愈发茂盛。 预设2:绿色。“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整条生命之河却奔流向前,万古长青。这绿色,是永恒的颜色,生命的不息。 预设3:红色。“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红色是对爱情的渴望,是追求理想时沸腾的热血。它让个体生命跳出孤寂,体验美好。 预设4:金色。“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金色是黄昏时普照大地的慈悲之光,是黑暗中为他人点燃的烛火。 它渴望“减轻这些不幸的愿望”,金色是个体生命为更广阔的生命所付出的爱。 …… 活动三:思辨·悟生命哲思 生命的长流是无止境的,美好而又热烈,单个体的生命凋谢也是不可避免的,也会带来痛苦。这两者不是矛盾吗? 小组讨论:阅读助读资料,结合《我为什么而活着》,表达看法。 【助读资料一】 罗素写作这篇时已年近95岁(完成于1967年,他于1970年去世),是对自己漫长一生的总结。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核威胁、社会变革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超过3000万人,平民死亡总数达到6493000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全球约有5000万至8000万人直接死于战争。 预设1:作者胸怀宽广,勇于担当,要为减轻人类的苦难而后者,我的理解是,罗素不是一个活在自己小世界里的人。他活了将近一百岁,亲眼见过两次世界大战,世界乱成那样,无数人在受苦。他把自己的痛苦和对别人的同情,变成了行动的动力。我觉得,他这么做,不是因为一定能成功,而是因为他觉得 “必须有人去做,那就从我做起”。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的。 预设2:现实是苦难的,但苦衷伴随着乐。他写到了“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和整个“痛苦的世界”,他看得比谁都清楚。但是,他发现生活里不全是苦,爱情能带来“狂喜”,知识能带他探索宇宙的奥秘。罗素就像在告诉我们:生活是个盲盒,肯定会开出“苦”,但只要我们用心,也一定能找到藏在里面的“乐”。 预设3:虽然作者没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的值得的。罗素就是这样,他明知道人类的问题可能永远解决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