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17.2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课题 2.电流做功的快慢 单元 17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 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的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即电功率)是电学核心内容,衔接电功与后续电路计算、安全用电等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多通过电能表转动快慢对比等生活化实验引入概念,结合用电器铭牌实例,将抽象的“快慢”问题转化为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同时融入公式推导与实验测量,兼顾理论与实践应用 。 2022新课标要求 1.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掌握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用电器铭牌上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其应用价值。 4.能设计并完成“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探究实验,提升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 (1)能结合实例,认识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2)会测量电功率,能运用其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通过认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差异,能体会理想状态与实际情况的不同。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电流做功多少”与“做功快慢”,建立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思维模型;能结合欧姆定律推导功率相关公式,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3. 科学探究:通过设计“比较做功快慢”“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提升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及归纳结论的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结合用电器额定功率的应用,树立安全用电、合理使用电器的意识,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已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等概念及欧姆定律,具备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但对“快慢”与“多少”的区别易混淆(如认为功率大的用电器一定费电) 。2.能力基础:能进行简单公式变形与单位换算,有“伏安法测量电阻”实验基础,能完成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3.经验:对用电器“瓦数”有感性认知,知道不同用电器功率和工作快慢有差异,但不清楚“瓦数”物理意义(电功率)及“额定”与“实际”区别。 重点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公式应用。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及生活中的应用。 3.用“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实验原理与操作 难点 1.区分电流做功的“快慢”(电功率)与“多少”(电功)。 2.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电压变化对功率的影响)。 3.综合运用电功率公式与欧姆定律解决复杂电路计算问题 。 材料准备 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 导线、滑动变阻器、小灯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大家每天都会用很多电器,比如早上用的电吹风机、晚上用的台灯。它们通电后都在让电流做功,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电吹风机吹几分钟头发就会变热,而台灯开很久外壳也只是微温? 这一现象说明,电流做功并不是“匀速”的,而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专门用来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它就是电功率。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 有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电功率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不同的用电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一般不同。笔记本电脑30分钟消耗的电能约0.025度电水壶30分钟消耗的电能约0.9度1.电功率(1)定义:物理学中把电流所做的功与所用时间之比叫做电功率,用字母P表示。(2)电功率的定义式为:P = P:电功率 W:电功 t:时间(3)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符号 W 表示。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MW)换算关系: 1kW = 103 W 1 MW = 103 kW2.电功率的计算式:P=UI P= = =UI,若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 1 V,通过的电流为 1 A,那么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