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6968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385947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初晴,PPT,25张,课件,湖上
  • cover
(课件网)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课堂导入 1.会认“亦、抹、宜”等生字。会写“亦、欲、抹、宜”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留心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的习惯。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一起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吧! 作者简介 初读诗文 解读诗题 苏轼 (1037—1101)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作背景 初读诗文 解读诗题 本文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注意字词读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初读诗文 解读诗题 诵读正音 注意字词短句和节奏。 情境听读 评价:能读通顺古诗,读出诗味。( ) 初读诗文 解读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时,欣赏、品味西湖先晴后雨的美丽景色。 解读诗题 初读诗文 解读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探究过程 探究任务 问题探究 理解诗意 自主探究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自主探究 合适 问题探究 理解诗意 注释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正 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④[亦]也 ⑤[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奇特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自主探究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问题探究 理解诗意 问题探究 理解诗意 情境诵读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自主探究 思考:苏轼笔下的西湖景色是怎样的? (1)自由诵读古诗,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找到描写西湖景物的词语。 (2)联系古诗的标题、插图和注释以及古诗的大意进行分析,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 问题探究 理解诗意 探究活动 默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找一找诗人写了西湖哪几种天气状况下得美景? 问题探究 理解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雨天的西湖迷茫缥缈,景色奇特 探究活动 晴天和雨天的西湖景色分别是怎样的? 晴天的西湖波光闪动,非常美好 问题探究 理解诗意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理解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雨天景色奇特 你觉得诗人是喜欢晴天的西湖还是雨天的西湖呢?为什么? 晴天非常的美好 晴天雨天作者都喜欢。 探究活动 读完三、四句,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诗人将西湖和西施做对比,赞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