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8840

46 .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2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770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超重,失重,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一、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作为第四章《运动和力》的最后一节,继《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进一步对生活中的动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对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进行分析、诠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天体运动奠定基础。通过电梯、太空空间站等真实情境建立加速度与超重、失重的关联,从而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基础能力,但可能有以下认知障碍: 1. 有的学生认为“失重=不受重力” 2. 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混淆 3. 难以建立“加速度→力→运动状态”的物理模型架构 根据以上教材与学情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可知设计适合的实验为突破重点、难点、易错点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 (2)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 (3)能够识别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2.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会用观察法和总结归纳等分析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并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失重现象条件的过程,理解物理规律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了解一些我国航天技术和国防科技的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成就感;从探究中体验科学之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四、自主预习 1.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 2.测量重力的两种方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 导入 今天进入第四章第6节的学习《超重和失重》,从动力学的视角探讨现象与规律。 环节:“魔术-消失的水流”通过“水瓶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底部打有小孔的水瓶,在静止状态下,水向下流出,在松手后,水为什么不从瓶底小孔流出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解释这个问题。 开门见山,通过问题设置,引入视重和实重的概念,进入本节课的核心环节。 通过提前的预习,回顾牛顿运动定律,说出测量重力的两种方法。 认真观看实验,提出猜想 活动一 电梯奇遇 1.观看物体在电子秤上,随电梯上升和下降的实验视频。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实验视频并填写学习单任务二表格中的问题 (1)示数的变化情况 (2)物体的实重有没有发生变化? (3)视重和实重的大小关系。 2.小结: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定义 3.定义本质辨析:超重和失重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教师提问: (1)物体在什么运动状态下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 (2)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的方向有无直接关系? (3)分析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处于超重状态,减速上升和加速下降都处于失重状态的共同特点。 4.发现规律: 5.验证规律: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证明加速度方向向上时会出现超重现象,加速度方向向下时会出现失重现象。 分析生活现象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加速度方向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 学生记录电子秤示数变化、观察物体随电梯上升和下降时,运动状态的改变。 结合视重实重的定义回答问题,通过视频,判断视重和实重的大小关系。 理解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定义。 理论分析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总结规律。 小组讨论,自主验证加速度方向向下的时候会出现失重现象,加速度方向向上的时候会出现超重现象。 学生回答。 学生板演 学生分析、回答 活动二 完全失重 提出问题:若上面题目中的跳楼机以加速度g向下加速运动,此时人对座椅的压力为多大? 1.小结: 2.实例:浩瀚的宇宙非常神秘,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