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9214

3.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练习题(含答案)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3313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答案,八年级,科版,学年,2025-2026,探究
  • cover
第二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练习题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等。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 (2).实验选择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_____。 (3).实验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_____。 (4).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5).为了便于观察,本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6).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蜡烛B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在平面镜成像中,_____。多次改变蜡烛____A____(选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目的是_____。这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7).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仅将玻璃板由图甲中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 A.蜡烛成像在B的右侧 B.蜡烛成像仍在B处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9).如图乙是某小组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 (10).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1).实验中,有的同学发现无论怎样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纸上移动,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 (12).实验中,个别同学发现在移动蜡烛A的过程中,透过玻璃板能看到两个像,原因可能是_____。 (13).若蜡烛A的位置保持不变,把玻璃板沿中间竖直截成两半,将左半块玻璃板向左平移一段距离,右半块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则左、右两个半块玻璃板_____。 A.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B.左半块玻璃板成完整像,右半块玻璃板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观察到的蜡烛的像更清晰 B.只要把光屏放在恰当的位置,就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C.蜡烛距玻璃板越远,蜡烛的像就越小 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蜡烛的像的位置不变 3.南通濠河水位缓慢上涨时,河面上方的“和平桥”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 ) A.实像,像的大小不变 B.实像,像的大小变大 C.虚像,像的大小不变 D.虚像,像的大小变大 4.某运动员参加10 m跳台跳水比赛,当她站在跳台上时,她在水中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像距离她_____m;在她从跳台跳下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像与水面的距离将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明早晨起床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整理着装,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镜中像的大小_____。 6.凤鸣湖公园湖光山色,水面如镜,一只蜻蜓平行于湖面飞行,距湖面1 m,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与蜻蜓的大小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蜻蜓的像到蜻蜓相距_____m,以蜻蜓的像为参照物,蜻蜓是_____的。 7.距离镜子3 m处站立着一个身高为1.7 m的人,他距离镜子中自己的像的距离是_____m,像的高度是_____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镜子后,他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像。 8.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使光发生_____。如图所示是一条盘山公路,为了让司机看到对向车道情况,应该在_____(选填“A”“B”或“C”)位置安装一块面镜。 9.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