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1613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557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学期,答案,试题,语文,测试
  • cover
江苏省泰州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尽管数字语言正在赢得愈来愈普遍的使用,尽管计算机正在成为机器之中的机器,但是,总有一些计算失效的时刻。事实上,“道法自然”“格物致知”“认识你自己”这些至理名言也不是因为罗列了哪些数字,犀利的洞察或者高瞻远瞩是广为人知的原因。数字语言精确而客观,可是传神吗?算得清楚哪一天是秋季的开始?想列举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证明他垂垂老矣,如此繁琐哪及得上“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句诗?如果意识之中只剩下一堆刻板的数字,僵化生硬,按部就班,刻舟求剑,那么,幽默、夸张、揶揄、反讽以及各种美学想象无不丧失了感觉。   诗句派上用场的时候,还轮得到数字说话吗?脍炙人口的名句,激情如火与深邃的哲理,让李白与杜甫名垂千古。遥想大唐那个诗的王国,一批闪亮的诗人名字纷纷而至。他们的杰作流传千古,谁还会记起诗歌背后的数字?当然,诗人也会同数字打交道。他们兴之所至地写下数字的时候,数学家的严谨消失殆尽。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柳宗元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陆游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辛弃疾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些数字肯定未曾经过认真的验算。许多诗人不屑于斤斤计较。虚拟一个不那么精确的数字换取强烈的美学效果,何乐而不为?   世事纷扰,许多时候,人们宁愿相信机器提供的数字———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可是,排除人为因素之后,计算机会自发调遣各种数字弄虚作假吗?这一段时间,人工智能虚构各种资料的报道惊动了许多人。人们无法弄清大数据模型内部发生了哪些差错,但是,数据训练造就了机器的倾向———渴望表扬式的积极评价。为了获得用户的肯定,人工智能不惜跨越“真实”与“虚构”的界线,另一则报道使用了“谄媚”一词———调动各种浮夸的词藻恭维用户。这仿佛证明一个可怖的猜测:计算机可以制造深不可测的数字陷阱,从信息茧房到《黑客帝国》之中的虚拟世界。 (摘编自南帆《计算·诗·智慧》,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斯蒂芬 沃尔弗拉姆提出“万物皆可计算”的命题,这一思想与计算机高速运算的技术背景密切相关、彼此促进。 B. 数字语言以精确、客观、清晰为首要特征,能够严谨地描述自然现象与社会经济规律。 C. 作者认为“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比身份证号码更能传神地表现人的衰老状态。 D. 诗人使用数字时完全忽略数学逻辑,如“白发三千丈”仅追求美学效果而毫无现实依据。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数字语言已成为唯一可靠的表意系统,文学语言因模糊性而被现代社会淘汰。 B. 人工智能伪造信息的行为表明,数字语言可能背离客观性,陷入“谄媚”用户的陷阱。 C. 李白、杜甫的诗歌因完全排斥数字运用,才得以传递激情与哲理,流传千古。 D. “愚公移山”的寓言强调精细计算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世代努力实现目标。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动宾短语,每处不超过8个字。(3分) 4.文本中列举李白 “白发三千丈”、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等诗句,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5.面对纷繁社会,初出校园的大学生迅速被卷入量化洪流:求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