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复习课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3.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4.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重点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怎样起步的呢? 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归纳】(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3)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呢?(展示课件) 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事迹。 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每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稍后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意见。 问题: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那么,民族工业究竟有怎样曲折的发展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归纳】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解放前夕。 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归纳】民族工业出现了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进了实业集团的纷纷出现。 民族工业出现萌芽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2.文化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信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每周评论》) 教师过渡: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3.社会习俗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 (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 反馈演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