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7123

上海市市北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293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上海市,学期,试题,语文,考试,期中
  • cover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 2024-2025年度七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三部分 综合运用 第四部分 写作 总分 (一) 得分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25 分) 一、默写(5 分) 1、_____,风正一帆悬。 2、饭疏食,饮水,_____ 3、_____,六十而耳顺。 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 5、_____,小桥流水人家。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阅读《观沧海》,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2 分) A. 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诗歌寓情于沧海之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情怀。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澹澹” 写出大海水波动荡的状态,“竦”“峙” 突出山岛高耸峭拔的特点。 C.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一写山岛草木繁茂,一写秋风强劲、波涛汹涌,共同表现了大海的生机与力量。 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通过神奇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壮阔气势。 2、有同学一直将 “洪波涌起” 错误地背诵为 “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 “波浪涌起” 的不同。(2 分) _____ _____ 《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2 分)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_____ 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 1998 年版) 【注释】①元方、季方是陈太丘的两个儿子。②著箅(bì):放竹箅。箅,同 “箅”,蒸饭器具,使米不漏至锅底水中。③馏:蒸饭。④糜:粥。⑤易夺:改正补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 去后乃至(才) C. 尊君在不(同 “否”) D. 元方入门不顾(照管,照顾) 用 “/” 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 分)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 【甲】文用 “惭”“下”“引” 三个动词,把友人_____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侧面表现了元方的 “方正”。【乙】文中对元方、季方 “ ” 的描写,既表现了他们的好学,也从侧面表现了陈太丘与宾客 (6 分)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往事依依(13 分) 于漪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