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公孙衍 丈夫之冠 女家 读准字音 yǎn guàn rǔ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 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 熄。” 难道 疏通文意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 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这 怎么,哪里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父亲给予训导。命,教导,训诲。 告诫 夫家。女,同“汝”,你。 谨慎 丈夫 正,准则,标准。 以顺从为准则,是妇女遵循的正道。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妇女遵循的正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使……惑乱, 使……迷惑。 使……改变, 使……动摇。 使……屈服。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与百姓同遵正道而行。由,遵从。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译文: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同遵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惑乱),贫贱不能使他动摇(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1.景春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整体感知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即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 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批评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是“妾妇之道” ,根本谈不上是大丈夫,而是小人。 4. 文中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提出的观点的 孟子运用类比的方法说理,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旧时女子以顺从自己的丈夫为准则,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在“顺从”这点上与当时出嫁的女子没有什么区别。以此来反驳景春提出的观点。 “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 5. 思考探究二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仅不配称为大丈夫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因素所迷惑、动摇和屈服。 【变式题】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或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呢?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能称得上大丈夫。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