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9333

【学霸笔记】6.2地质灾害——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精品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251177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精品,必修,2019,地理,人教,学霸
  • cover
(课件网) 地质灾害 第六章自然灾害 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核心素养 聚焦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关联性”,引导学生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环境特征,认识不同地质灾害;理解同一区域可能叠加多种地质灾害,建立 “区域自然背景→地质灾害类型与风险” 的空间关联认知,明确不同区域地质灾害的独特性与关联性。 区域认知 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风险的加剧作用; 理解 “主动防御、源头管控” 的灾害应对理念,掌握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作用,树立 “尊重地质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降低灾害风险、实现人地安全协调” 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掌握通过图文资料识别地质灾害类型、判断灾害隐患点的方法; 能结合本地实际,分析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简易的个人防灾避险方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灾害防御的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力 从 “成因综合分析” 角度,结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理解地形、地质、气候、植被等要素的 “叠加效应”; 从 “灾害链与影响连锁分析” 角度,认识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及对生态环境、工程设施、生命财产、社会经济的直接与间接危害,建立 “要素关联→灾害链→综合影响” 的系统思维。 综合思维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 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唐山抗震纪念碑的碑文如此诉说着这场重大灾难。 唐山抗震纪念碑 1.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2.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地质灾害 01 地震 02 滑坡 03 泥石流 01 地震的地质形成原理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02 地震等级与地震烈度 ①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②地震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 02 地震等级与地震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地质构造越复杂,烈度越大;地表建筑物越密集抗震等级越低,烈度越大;人们抗震能力越差抗震意识越弱,烈度越大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哪一点成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03 地震的相关概念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公里;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一般来说,震级大于5级为破坏性地震 04 地震的直接危害与影响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4 地震的直接危害与影响 地震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05 地震的长期危害与影响 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0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