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9334

【学霸笔记】6.1气象灾害——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精品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373798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精品,必修,2019,人教,学霸,地理
  • cover
(课件网) 气象灾害 第六章自然灾害 人教版(2019)必修一 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s)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酸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2025年7月份,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891.8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295人,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62.7万人次,倒塌房屋近2500户1.77万间,损坏房屋4.16万户11.9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56.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1.5亿元。 8月份,共造成全国1001.7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122人 ▋2016年夏天,湖北遭受特大暴雨洪涝侵袭,造成多地区供电、通讯中断。导致武汉(常住人口1232.65万)100多万人受灾,12万公顷农作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 思考: 1.武汉这次洪涝灾害为什么这么严重? 2.除了洪涝灾害外,还有哪些气象与水文灾害? 3.它们又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核心素养 聚焦 “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引导学生结合气候、海陆位置等区域环境特征,认识不同气象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理解同一灾害在不同区域的强度、影响差异,建立 “区域环境特征→灾害类型与风险” 的关联认知。 区域认知 认识人类活动对气象灾害风险的加剧作用; 理解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灾害防御理念,掌握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作用,树立 “尊重自然规律、主动防御灾害、实现人地安全协调” 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掌握通过气象资料识别气象灾害类型、判断灾害等级与影响范围的方法; 能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其成因与风险,并提出简易的个人防灾避险方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灾害防御的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力 从 “成因综合分析” 角度,结合大气环流、地形、水文等要素,分析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 从 “影响连锁分析” 角度,理解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交通通信、生命财产等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建立 “要素关联→灾害链→综合影响” 的思维逻辑。 综合思维 气象灾害 01 洪涝灾害 02 干旱灾害 03 台风灾害 04 寒潮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什么是洪涝灾害? 洪水:因暴雨引起江河水等泛滥 涝渍:积水过多或集中淹没低洼土地 来水量>排水量 洪涝灾害的分布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影响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1)气候 从气候上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影响因素 季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回忆分析,以上气候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为洪涝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降水集中? 雨季持续时间长? ....... 从地形上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2)地形 影响因素 分布 主要分布在降水强度大,季节变化大的地区。 (1)世界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山区 分布 (2)我国分布 东多西少 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低地多 高原山地少 淹没农田、聚落,农作物减产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造成人员伤亡、交通受阻等 (1)直接危害 危害 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2)间接危害 危害 案例 2011年6月6日凌晨1点,贵州望谟突降暴雨,2小时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