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9338

【学霸笔记】6.3防灾减灾——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精品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3885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精品,必修,2019,地理,人教,学霸
  • cover
(课件网) 防灾减灾 第六章自然灾害 人教版(2019)必修一 全国防灾减灾日经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定于每年的5月12日。 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核心素养 聚焦 “防灾减灾的区域适配性”,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区域的灾害类型、自然背景及社会经济特征,认识防灾减灾措施的区域差异;理解 “因地制宜” 是防灾减灾的核心原则 ——— 如沿海地区侧重台风监测与海堤建设,山区侧重滑坡隐患排查与植被恢复,建立 “区域灾害特征→针对性防灾减灾策略” 的空间关联认知。 区域认知 认识 “人地关系失衡” 是灾害风险加剧的重要诱因,明确防灾减灾的本质是通过规范人类活动、调整人地关系,降低灾害对人类的威胁; 理解防灾减灾需兼顾 “风险防控” 与 “可持续发展”,既反对忽视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也反对因噎废食的过度避让,树立 “尊重自然规律、主动管控风险、实现人地安全共生” 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掌握防灾减灾的基础实践方法,如通过灾害预警信号判断风险等级,解读防灾减灾工程的作用原理; 能结合本地常见灾害,制定简易的家庭防灾预案,或针对校园、社区提出小型防灾建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对灾害的实际能力。 地理实践力 从 “措施体系综合分析” 角度,理解防灾减灾是涵盖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恢复的全链条系统工程,需整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且二者需协同发力; 从 “要素关联分析” 角度,认识人类活动与防灾减灾的相互作用 ,建立 “灾害类型→措施组合→系统效能” 的思维逻辑。 综合思维 壹 防灾减灾手段 贰 自救与互救 防灾减灾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防灾减灾手段 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与内容 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等多个方面 灾害监测 | 灾害救援与救助 灾害防御 | 灾后恢复 … … … … 灾害监测 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OA 吊箱测流 | 水文监测 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 图为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地质监测 | 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而地震预警就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空间 地震预警系统工作原理: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纵波,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震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磁波(如电视、广播、短信等)发出警报 地质监测 | 地震预警系统 我国在地震预警方面有过多次成功案例;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时,成都提前71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然而,受地震台网密度等因素限制,我国目前尚难做到对每次地震的精确预警 地质监测 | 地震预警系统 … … … … Disaster preventio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