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 高二物理必修三电荷 高频考点(10个)(精讲) 高频考点1. 电现象及其本质 【解题技巧】电子的得与失:不同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例1.(2025春 湖南期末)玻璃棒和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和丝绸分别带了电荷,这是因为( ) A.经过摩擦后,创造了电荷 B.丝绸中的质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中的原子转移到丝绸上 D.电子在玻璃棒和丝绸之间发生了转移 变式1.(2024春 荣昌区校级月考)古希腊贵族妇女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戴琥珀做的首饰(项链、手镯)。人们发现,不管将琥珀首饰擦得多干净,它很快就会吸上一层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树脂具有粘性,容易吸附灰尘 B.经丝绸摩擦后的琥珀带电,能吸引灰尘 C.室外的灰尘比较多,在琥珀上积聚的速度比较快 D.琥珀本身能创造电荷,能吸引灰尘 变式2.(2022秋 青浦区校级期末)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带电一定是因为具有多余的电子 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物体所带电荷量是连续的 D.电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消失的现象 变式3.(2021 赣县区校级学业考试)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物体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点电荷和元电荷 C.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 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带电实质是创造电荷,或电荷消失 高频考点2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及电性 【解题技巧】1.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1.(2024春 仁寿县校级期末)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则甲(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 变式1.(2022秋 安康期末)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A.B、C均带负电 B.B带负电,C不带电 C.B、C中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 D.B、C都不带电 变式2.(2022秋 涵江区校级月考)有一质量较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吊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先相互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 B.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 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净电荷 D.接触后,A球一定带负电荷 变式3.(2021秋 富阳区校级月考)有a、b、c三个轻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现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高频考点3 电荷守恒定律 【解题技巧】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例1.(2025 四川模拟)关于电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小球接触后均不带电,说明电荷可以被消灭 B.摩擦起电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C.感应起电的实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