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0616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日期:2025-11-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80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交流,学生,练习,同步,食物,物种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基础题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玉米在欧洲的种植和推广 关于玉米的描述 甘薯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 辣椒传入欧洲 欧亚交流到美洲的物种 物种的洲际传播便利了西方殖民活动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哥伦布大交换”改变美洲生产方式 咖啡的传播 清代高产作物推广促进人口增长 高产作物提高抗饥荒能力 玉米丰富欧洲人的粮食种类 清代高产作物推广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 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 提升题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玉米在威尼斯的传播 中国物种交流对象的变化 小麦在美洲的传播受多种因素影响 新物种的传播具有曲折性 明清高产作物传入对南方移民趋向的影响 美洲作物传入欧洲的影响 水稻、甘蔗在美洲的种植,马铃薯对亚欧的影响 知识点一 美洲物种的外传 1.西班牙史学家奥维多于1526年、1537年先后出版了《西印度自然简史》《西印度自然通史》,书中都有专门章节描述玉米的种植和用途等。此后,记载、描述、研究玉米的欧洲人及其著述逐渐增多。这反映了当时(  ) A.玉米在欧洲的种植和推广 B.欧洲人把玉米当成了主食 C.科学家对美洲的兴趣大增 D.欧洲与美洲物种交流频繁 2.明末山东人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中说:“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穗苞如拳而长,须如红绒,粒如芡实大而莹白。……旧名蕃麦……一名玉蜀黍,一名玉高粱,一名戎菽实,一物也。”下列关于这一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宋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B.乾隆、嘉庆年间种植遍布全国 C.因其高产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 D.原产于美洲,由英国人带到欧洲 3.《金薯传习录》记载: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陈振龙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凤冈陈氏族谱》记载:万历庚辰,陈益泛舟安南,贿酋奴,获薯种,伺间遁归。此材料可说明,甘薯(  ) A.其原产地尚待考证 B.在明万历年间始传中国 C.溯源工作史料丰富 D.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4.如果没有物种引进,我国大小餐馆和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以及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湘菜等都将不复存在。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  ) A.美洲—欧洲—中国 B.美洲—西亚—中国西北 C.欧洲—亚洲—中国 D.美洲—印度—中国西南 5.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据此可以推论(  ) A.西班牙从此崛起并成为殖民强国 B.新航路促进欧美之间的商品流通 C.殖民活动冲击了美洲的饮食传统 D.胡椒生产是美洲的唯一经济支柱 知识点二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6.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下列哪些是从欧亚交流到美洲的物种(  ) ①玉米 ②甘蔗 ③马 ④小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等地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到18世纪,北美已经有西西里岛、蛋壳、红、白等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 A.改变了原住民的饮食习惯 B.便利了西方的殖民活动 C.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手段 D.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8.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欧亚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 A.改变了美洲的生产方式 B.确立起欧洲对世界的主导 C.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 D.中断了美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