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1466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能力训练语文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578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核心,答案,试题,语文,训练
    冠豸中学2025—2026学年上期九年级第一次核心素养能力训练 语文科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连续的动作描写表现诗人内心苦闷的句子是: , . (2)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两句,既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也是词人对所有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3)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刘禹锡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 , "的感慨、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4)君子为政,不仅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更要有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要像范仲淹一样,做到" , "(《岳阳楼记》)。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在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实现逐渐从旁观者、跟进者、参与 ① (A.yǔ B.yù)者、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换。中国 。中国塞罕坝的“绿色奇迹”让世界 甲 (A.有目共睹 B.刮目相看),北京天气治理经验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shǔ ② (A.暑 B.署)的肯定。中国正在 乙 (A.探索 B.探究)出一条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增长多赢的发展路径,为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正确汉字。(填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下列句子中,填入文中画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积极推进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达成和落实 ②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③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4. 名著阅读交流。(6分) 学者邹少雄在《论 水浒 的文化精神》中解释了三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一是敢作敢为、宁折不弯的人格精神;二是行侠仗义、扶弱锄强的同道互助精神;三是突破传统的超越精神。请从武松、宋江、鲁智深中选择一位,结合其具体事迹阐述其中一种内涵。 二、阅读(6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6分)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下列对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清晨旅店里外的“早行”图,“悲”字道出旅人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B.颔联写诗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时上路,板桥上的霜显露出诗人是这条路上最早的行人。 C.颈联写枳树的白花在天还未大亮时显得格外明亮,反衬拂晓前的“暗”,突出行之“早”。 D.整首诗没有一个“早”字,却细膩描绘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语言明净,含蓄有致。 6.为何早行在路上的诗人会触发“杜陵梦”之思?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言,完成7-11题。(18分)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