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力 考点1力 考点2弹力 考点3重力 微警示(1)“竖直向下”指的是垂直水平面向下,不能说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空心圆球等。 【教材素材 基础题】 命题点1 力的理解 1.(八下P4图7.1-5原创)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B) A.力的大小 B.力的作用点 C.力的方向 D.力的三个要素都有关 2.(八下P5图7.1-9原创)如图所示,小丽向右推墙时,她会向 左 (选填“左”或“右”)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3.(八下P6T5改编)如图所示,一艘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艘小船,结果发现两艘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命题点2 重力的作图及计算 4.(八下P16T1改编)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铅球在P点的受力示意图。 答: 5.(八下P16T4改编)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这座桥面受到的压力超过 1.5×105 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当汽车行驶在桥面上时,它所受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g取10 N/kg) 考点力的示意图(重点) 例题 如图所示,物体放在斜面上。 (1)请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1)图 (2)图 (2)请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3)若是物体冲上粗糙的斜面,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3)图 (4)图 (4)若将物体与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斜面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答:(1) (2) (3) (4) 技法点拨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只分析所研究的物体受的力,可以忽略它周围的其他物体。 (2)查看物体所受到的力:先重力、后弹力,最后按物体运动状态找摩擦力。 (3)画力:按照“一重二弹三摩擦再看其他”的顺序从物体重心画出有向线段,并标注力的符号,注意线段长度与力大小须对应。 【训练1】(2025·广东中考)如图,苹果静止在水平面上,请在O点画出苹果所受重力G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 答: 【训练2】(2024·扬州中考)如图,请画出篮球撞击篮板时所受重力G以及对篮板压力F的示意图。 答: 题组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1.(2023·常德中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 B.“卵与石斗,麋碎无疑”是因为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 C.“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D.“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风对草的力改变了草的形状及运动状态 2.(2025·广东中考节选)我国研制的CR450动车组样车,运营时速可达400公里。样车行驶时,以车厢为参照物,轨道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样车刹车时受阻力作用减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3.(2025·黑龙江中考节选)如图所示,小朋友用力向后蹬地,能使他的滑板车沿着水平方向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4.(2024·河南中考)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头脑中常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学习物理后,要能运用事实证据进行质疑和修正。请参照示例,另外列举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反驳,写出正确观点。 【示例】错误观点:两个物体不接触,就没有力的作用。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磁铁靠近铁球,能将铁球吸引过来,因此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有力的作用。 错误观点: 只要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 竖直放在竖直墙边的物体刚好与墙面接触,没有力的作用,因此两个物体相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 题组二:弹力、重力 5.(2023·深圳中考)某同学做了如下测量:如图,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2.6 N。 6.(2023·赤峰中考)小明在科技博览阅读中,查阅了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通过图像可知,在甲、乙两个星球上,重力与质量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