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教学设计 课题 水果电池发电记:原电池的奇妙之旅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原电池”是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1节第1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单液原电池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电源的分类等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优化,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之后原电池模型的构造做铺垫。 2.学习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层面看,在化学必修课程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相关主题,并初步掌握了有关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这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基础。但多数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氧化还原反应只有在氧化剂和还原剂接触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而双液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把传统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分离开来,这为学生创造了认知冲突。从能力层面上,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可以用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从心理层面来看,学生具备合作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对电池的发展历程有探索的欲望和求知欲。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实验探究巩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宏观现象深入理解 微观工作原理,从而推动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培养。 (2)通过单双液原电池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优化原电池的装置,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建立原电池的认识模型。 (3)通过原电池发展的历史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感悟化学史情境中科学家的科学探 究方法和科学思维,知道化学电源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促进学生的社会责 任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4.学习重点难点 难点: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 重点:盐桥的作用 5.学习评价设计 以手机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引入,容易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动机。 设计“水果电池”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对比单液与双液原电池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 从必修知识的回顾入手,逐步引入盐桥、双液原电池等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问题—分析—解决”的路径,引导学生理解盐桥的作用与原电池的优化过程。 (4)设置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题型多样,涵盖判断、选择、简答等,有助于巩固知识、检测学习效果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原电池知识回顾教师活动1 课程导入: 观看视频了解电池的由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如铅酸电池和锂电池。这些电池的工作原理都与我们所学的原电池工作相同,那接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必修阶段原电池相关知识 知识回顾: 原电池的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构成原电池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导电材料作电极 (2)两电极必须相连并形成闭合回路 (3)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4)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工作原理(Cu-Zn-CuSO4原电池为例): 电极反应: 负极 Zn - 2e- = Zn2+ 正极 Cu2+ + 2e- = Cu 总反应式:Zn+CuSO4=ZnSO4+Cu 电子流向:负极 → 沿导线 → 正极 离子走向:阳离子 →正极、阴离子 → 负极学生活动1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原电池相关知识与生活中的电池相联系 回忆在必修阶段学习的原电池相关知识活动意图说明:以生活中的电池作为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必修阶段学习的原电池相关知识,为下面的水果电池实验做铺垫环节二:学生小组实验———设计水果电池教师活动2 介绍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