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3513

2025-2026学年桂教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一、年年三月是歌圩:4 赶摆路上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11-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59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三月,教学设计,路上,赶摆,歌圩
  • cover
《一、年年三月是歌圩:4 赶摆路上》教案 学科 初中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一、年年三月是歌圩”单元第四课时《赶摆路上》,是一首具有鲜明傣族地域特色的现代创作歌曲。作品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传统节庆“赶摆”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歌词与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展现少数民族青年在节日中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热烈场景。歌曲采用五声调式,节奏明快,运用了大量衬词“啰嗬嗬”“芒赛啰伙”等,增强了音乐的律动感与生活气息。该作品融合了多声部演唱与节奏叠置手法,体现了现代民族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学生感受多元文化交融下的音乐表现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带有强烈节奏感和民族风情的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已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和基础歌唱技能,但对多声部合唱、复杂节奏组合以及民族音乐中的装饰音处理仍缺乏系统认知。部分学生在集体合作演唱中存在声音不协调、节奏把握不准等问题。因此,教学需从情境导入入手,借助视觉图像、身体律动、分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对傣族音乐风格的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与审美表达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音乐表现 1. 能准确演唱《赶摆路上》主旋律,掌握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的正确唱法,做到音准稳定、节奏清晰。 2. 能在教师引导下尝试进行二声部轮唱练习,初步体验多声部音乐带来的层次美与和谐感。 音乐审美 1. 通过聆听对比有无装饰音的旋律片段,能说出装饰音对音乐风格的丰富作用,并能用语言描述其带来的“欢快”“活泼”情绪特征。 2. 能结合画面情境理解歌曲所描绘的“赶摆”场景,体会傣族人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音乐创造 1. 能根据歌曲节奏特点,设计简单的身体打击乐伴奏,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能在小组内创编一段简短的舞蹈动作或即兴表演,配合音乐进行展示,发展肢体表达与创造力。 文化理解 1. 能说出“赶摆”是傣族重要的民间节庆活动,了解其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 2. 能辨识出歌曲中使用的“啰嗬嗬”“芒赛啰伙”等傣族特色衬词,理解其在营造节日氛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准确演唱歌曲主旋律,掌握附点、切分等复杂节奏型。 2. 理解并表现歌曲中多声部与节奏叠置的音乐特色,感受其丰富的音响效果。 难点 1. 在二声部轮唱中保持音准与节奏同步,避免声音干扰与错位。 2. 准确把握装饰音的唱法,体现傣族音乐轻盈跳跃的风格特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示范引领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资源、节奏卡片、打击乐器(铃鼓、沙锤)、傣族服饰道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走进彩云之南【8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引出主题 1. 教师:竹楼、孔雀、泼水节人群、舞者手持花环,引导学生观察细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让你联想到哪个地方?” 3. 引导语:这正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一个被称为‘彩云之南’的地方。这里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傣族。每年农历三月,他们会举行盛大的节日———赶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赶摆路上》的背景。 4. 板书课题:“赶摆路上”。 5. 展示文字资料:“赶摆”是傣语“摆”的音译,意为“集会”或“聚会”,通常在寺庙附近举行,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唱歌跳舞,交流情感,祈福纳吉。 6.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是否参加过类似民俗活动,如庙会、灯会、村晚等,增强情感共鸣。 7. 小结:今天我们就化身“小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