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3514

2025-2026学年桂教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二、动感节奏:1 青春舞曲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11-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243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2026,动感,教学设计,舞曲,青春,节奏
  • cover
《二、动感节奏:1 青春舞曲》教案 学科 初中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一首具有鲜明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的歌曲,旋律欢快流畅,节奏明快富有动感,歌词充满对青春易逝的哲思与珍惜之情。本课内容位于“动感节奏”单元,旨在通过演唱、节奏创编、舞蹈体验等多元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升音乐表现力与审美感知力。歌曲结构清晰,重复性强,适合初学者掌握,是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与合作意识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情绪活跃,对音乐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参与热情。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音高辨识与简单节奏感知能力,但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认知较浅,对复杂节奏型掌握不够熟练。部分学生在集体演唱中存在音准不稳、节奏混乱等问题,且缺乏对音乐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因此,教学需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多感官体验强化节奏记忆,借助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注重文化浸润与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实现从“会唱”到“懂唱”“乐唱”的转变。 课时教学目标 音乐能力 1. 能准确演唱《青春舞曲》主旋律,把握其欢快、跳跃的风格特点,做到音准正确、节奏稳定。 2. 能运用拍手、踏步、打击乐器等方式为歌曲伴奏,掌握基本节奏型“XX XXXX X”并进行变奏练习。 文化理解 1.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地域特色与文化背景,初步感知“载歌载舞”的艺术表现形式。 2. 体会歌词中“青春不复来”的人生哲理,增强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 审美创造 1. 能根据歌曲情绪自主设计简单的身体律动或舞蹈动作,展现音乐的动感美。 2. 在小组合作中创造性地编创打击乐伴奏,体现音乐的个性表达与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能力 1. 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听辨、模仿、背唱、创编等任务,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2. 能在互评环节中用简洁语言表达对同伴表演的欣赏与建议,提升音乐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准确演唱歌曲旋律,把握“欢快地”这一速度要求,突出节奏的轻盈感。 2. 掌握核心节奏型“XX XXXX X”并能将其应用于伴奏与舞蹈动作设计中。 难点 1. 歌词“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中的弱起小节与连音处理,避免拖沓或断奏。 2. 在背唱过程中保持节奏稳定性,防止因记忆压力导致的节奏失衡。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示范指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沙锤、铃鼓、三角铁)、节奏卡片、新疆民族服饰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唤醒青春之魂【5分钟】 一、故事引入:一场穿越时空的青春派对 (一)、创设情境,讲述“青春日记”故事 1. 教师以神秘口吻讲述:“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1940年的‘青春日记’,写信人是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青年,他在一首歌里写道:‘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地开,可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这封信里藏着一段旋律,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2. 播放《青春舞曲》前奏片段(仅演奏前四小节),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 -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是阳光洒满草原?还是少女在风中旋转?” -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清脆的铃铛?还是远处传来的歌声?” 3. 引导学生分享听觉印象,并顺势提问:“这首歌来自哪里?它为什么叫《青春舞曲》?它的节奏像不像在跳舞?” 4. 展示维吾尔族服饰,介绍歌曲背景: - “这首歌由著名音乐家王洛宾整理改编自新疆民歌,它不是写给一个人,而是献给所有正在奔跑的青春。” - “在新疆,人们喜欢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这就是‘载歌载舞’的传统。” 5. 板书课题:“二、动感节奏:1 青春舞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