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唱大戏 中华文化 承梨园百家风采 传经典国粹文化 京 剧 文 化 走进戏曲美术世界 中华文化 承梨园百家风采 传经典国粹文化 京剧的形成 第 壹 部 分 京剧的形成 壹 清乾隆年间,由安徽民间艺人组成的徽班来到北京演出,不久湖北民间的汉剧团体也进京演出,它们在北京相互融合,又吸取了其他一些地方戏,如昆曲等的长处,才形成今天的京剧。 中华文化 承梨园百家风采 传经典国粹文化 京剧的概念 第 贰 部 分 京剧的行当 贰 生 般男子角色称:“生” 旦 一般妇女称:“旦” 净 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称:“净” 丑 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丑” 哪些角色运用了脸谱 贰 净角和丑角 哪些角色运用了脸谱 贰 京剧表演中,有些角色脸上有很丰富的图案和色彩,这是戏曲艺术中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被称为———脸谱。 关羽 曹操 郭子仪 韩昌 孟良 焦赞 张飞 赵匡胤 周仓 周德威 中华文化 承梨园百家风采 传经典国粹文化 脸谱的谱式 第 叁 部 分 京剧脸谱的谱式 叁 六分脸;碎 花 脸;歪 脸;象 形脸; 丑 角 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 整脸;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十字门脸; 京剧脸谱的谱式 叁 整脸 是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 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 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 如:《水淹七军》中的关羽,勾“红色整脸”,形象庄重威严。 京剧脸谱的谱式 叁 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 “三块瓦”在脸谱中运用极为广泛,它要求对称,用笔严谨,色彩多种多样,是勾脸的基础。 京剧脸谱的谱式 叁 十字门脸 由“三块瓦”发展而来,特点是将主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个色条来象征人物性格。 主色条与眼窝在构图上形成一个“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 如:《芦花荡》中的张飞,勾“黑十字门花脸”。 京剧脸谱的谱式 叁 六分脸 是由“整脸”发展而来。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约占全脸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称“六分脸”。 如:《群英会》中的黄盖。 京剧脸谱的谱式 叁 碎花脸 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 如:《黑旋风》一剧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脸”。 京剧脸谱的谱式 叁 象形脸 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反常的人物。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彪。 京剧脸谱的谱式 叁 歪脸 一般应用于神话戏。 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 如:《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青龙。 京剧脸谱的谱式 叁 丑角脸 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角色不同,“豆腐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方、有圆、有三角、有菱形,再配上不同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动作,以表现不同的人物。 中华文化 承梨园百家风采 传经典国粹文化 脸谱的色彩 第 肆 部 分 脸谱的色彩 肆 红脸:表示忠诚,有血性 蓝脸: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 黄脸:表示智勇兼备 绿脸:表示鲁莽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富有正义感 白脸:表示奸诈、凶恶或愚蠢 脸谱的色彩 肆 色彩: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 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紫色:象征智勇刚义;如:托塔天王李靖 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如:包青天包拯 白色: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