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高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3.酶与ATP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2025·河南周口模拟)在储存过程中,鱼肉细胞中的ATP会逐步降解并转化为鲜味物质———肌苷酸(IMP)。IMP在酸性磷酸酶(ACP)的作用下转化为肌苷,进而分解为无鲜味的次黄嘌呤和核糖。不同温度下,三种鱼类的ACP的相对活性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水解时,接近A的磷酸基团会先脱离下来并释放能量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鱼的种类和温度,无关变量是ACP的相对活性 C.据图推测,40 ℃时,鮰鱼鲜味的保持时间会短于草鱼和鳝鱼的 D.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有差异,直接原因在于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2.(2025·北京昌平二模)泛素—蛋白酶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降解系统,该过程需要E1(泛素活化酶)、E2(泛素偶联酶)、E3(泛素—蛋白连接酶)协作完成对待降解的蛋白质(如周期蛋白)标记上泛素,这些被标记的蛋白质进入蛋白酶体降解成短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酶均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三种酶分工协作的有序性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有助于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的正常水平 D.该途径的蛋白质降解功能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至关重要 3.(2025·安徽淮北模拟)蒜素有抗菌、抗血栓等多种功效,蒜素由蒜氨酸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但新鲜大蒜中蒜素的含量很低。这是因为在完整的细胞中,蒜氨酸酶储存在液泡中,蒜氨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泡膜对蒜氨酸酶的通透性较低,而对蒜氨酸的通透性较高 B.蒜氨酸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能为分解蒜氨酸提供能量 C.研磨生大蒜会破坏生物膜释放蒜氨酸酶,从而生成大量蒜素 D.冷藏的大蒜立即捣碎,产生的蒜素较少是因为蒜氨酸酶在细胞外不能发挥作用 4.(2025·辽宁模拟)某实验小组采用吸附法将过氧化氢酶固定在圆形滤纸片上,通过滤纸片上浮法来探究过酸或过碱对酶的影响是否可逆。实验过程如下:将含酶的滤纸片平均分为五组(每组8片),分别编号为a~e组,按表1进行相关操作(①②代表操作顺序);取5个200 mL的烧杯,编号A~E,向每个烧杯中均加入50 mL pH=6.0的缓冲液和50 mL H2O2溶液;随后,将a~e组滤纸片依次置于A~E号烧杯中,记录滤纸片上浮所需时间,结果如表2所示。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表1 组别 实验操作 pH=2.0 缓冲液 pH=6.0 缓冲液 pH=10.0 缓冲液 a ①浸泡6 min b ①浸泡3 min ②浸泡3 min c ①浸泡6 min d ②浸泡3 min ①浸泡3 min e ①浸泡6 min 表2 组别 结果 A(pH为2.0) 不上浮 B(pH为2.0→6.0) 不上浮 C(pH为6.0) 全部上浮,33.63 s D(pH为10.0→6.0) 5片上浮,78.81 s E(pH为10.0) 3片上浮,111.67 s A.含酶滤纸片在pH为2.0的缓冲液中处理后无法上浮,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暂时被改变 B.若用淀粉酶和淀粉溶液代替过氧化氢酶和H2O2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相同 C.表2中滤纸片上浮所需时长与O2的生成速率有关 D.据表2数据可知,酶在pH为10.0→6.0的环境中活性全部恢复 5.(2025·湖北十堰三模)探究温度与植物体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关系可用植物酯酶法进行,有机磷农药对植物酯酶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某科研小组用188株小麦幼苗的植物酯酶粗提取液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植物酯酶的活性与吸光值成正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20 ℃组为对照组,其他各组为实验组 B.植物酯酶粗提取液需在最适pH和低温条件下保存 C.实验说明离开活细胞后,植物酯酶仍具有活性 D.实验中,45 ℃左右时该植物体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最少 6.(2025·四川乐山三模)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组装技术,将人工膜和ATP合成酶构建成仿生线粒体,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腺苷三磷酸末端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B.H+通过ATP合成酶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该结构可将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