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你见过两千多年前的九九乘法表吗? 图源里耶秦简博物馆网站 二四而八 三三而九 …… 一个时代浓缩于一座城 一座城又浓缩于片片木简 现处湖南湘西龙山县,战国时期位于楚国境内 秦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 ?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探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说出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 2.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全面评析秦朝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 3.思考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谈谈你对历史人物评价维度的理解与认识。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 二 三 统———六王毕、四海一 暴政———苛政猛于虎也 速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目录 (一)统一的背景 ①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血缘分封 天下共主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变法图强 群雄兼并 公元前1046年(西周) 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战国) 一、统———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原因 秦国突出的地势地形优势有二: 一是位居崤山以西,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 二是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以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 秦国地形图 武关 萧关 大散关 函谷关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②“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龙门渡 夏阳渡 潼关 茅津渡 当他广泛地招揽人才择贤选能时,当他具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后,机遇必然地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担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厚夫《漫步秦直道》 ③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一)统一的背景 一、统———六王毕、四海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④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一)统一的背景 一、统———六王毕、四海一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秦字小篆 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1、灭六国 (二)统一的过程 一、统———六王毕、四海一 2、拓展疆域 ②北击匈奴,收河套地区,连接并修筑长城 北起阴山至辽东 南至北向户 西至临洮、羌中 东至海暨朝鲜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Tao、羌中,南至北向户(代指极南的地区),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①征服南越,控西南夷 (二)统一的过程 一、统———六王毕、四海一 ①国家版图: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 ②国家统一: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客观需求,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此后被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③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 、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统一的意义 一、统———六王毕、四海一 政治 建立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经济 文化 军事 法律 社会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皇帝制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依法治国 北击匈奴、南服越族、征服西南夷 修长城、修驰道、修直道、统一车轨 制定秦律、整顿吏治 编制户籍、迁贵族到关中巴蜀,整顿社会风俗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