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6369

4.2 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26289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9,43张,1课件,必修,选择性,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第1课时 选必一 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二、重难点 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思考讨论,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 3.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 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01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02 体液免疫 03 细胞免疫 04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目录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01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树状突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在骨髓中成熟)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武器” “士兵” “战场” ★能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细胞称为 。 抗原呈递细胞(APC) ★抗原呈递细胞包括(APC) 。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 吞噬细胞 第一道防线(体表) 第二道防线(体液) 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皮肤 黏膜 但是,总有一些漏网之鱼,比如流感病毒,进入体液。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会主动吞噬它们。 环境中的病原体大多数被健康的皮肤所阻挡。进入呼吸道的病原体大多数也被黏膜清扫出来。 思考: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己方和敌方的,为什么吞噬细胞追杀病原体却不会追杀体内正常的细胞?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遗传获得,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分析: 海绵动物是一类多孔滤食性生物体的统称,其色泽各个不同。 1907年,威尔逊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操作和结果如图。只有同种细胞发生聚集,每个聚集体只含同一种着色的海绵细胞,这是什么原因呢? 上述现象是细胞识别的结果,细胞膜表面具有相同糖蛋白的海绵细胞相互识别并聚集。 威尔逊的海绵实验 1 识别原理 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 受体 免疫细胞 识别 识别 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分子标签的一组蛋白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像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有各自的身份标签———抗原决定簇,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 识别“己方” 识别“敌方” 病毒或细菌 身份标签 人体细胞 身份标签 人类的MHC也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2 识别工具: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结论:T细胞表面的受体不能直接识别抗原,T细胞识别的是APC细胞表面的抗原-HLA复合体(T细胞只能识别APC呈递的抗原,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病原体))。 观察:说说T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图示 习题巩固 1.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C 【思考】当病原体突破机体的前两道防线,机体如何“作战”? 第三道防线: “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 “作战方式”是_____。 众多的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皮肤 黏膜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 皮肤 黏膜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情境导入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主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