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复习课件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1 单元学习目标 2 单元知识图谱 3 考点串讲 4 考向剖析 6 课堂总结 5 针对训练 目 录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了解五四运动的史事,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感悟五四精神。 一 二 三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知识图谱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时间:1921年7月23日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主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编辑部 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②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 前期主力中心:学生、北京 后期主力中心:工人、上海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考点串讲 第11课·五四运动 问题1: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背景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 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 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挽救 。 开始标志 年,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 》,新文化运动由此 。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和《 》编辑部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陈独秀 思想文化革新 民族危亡 1915 陈独秀 新青年 发端 北京大学 新青年 考点串讲 第11课·五四运动 问题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内容 ①抨击 和旧文化 发表《孔子与宪法》等文,历数尊孔与宪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的白话小说《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 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② 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提倡民主就是要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 。 ③ 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 》,主张以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紧接着发表《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民主Democracy 科学Science 民主制度 民主思想(反专制) 科学知识 科学思想(反愚昧、迷信) 旧道德 李大钊 鲁迅 狂人日记 封建礼教 民主 愚昧 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考点串讲 第11课·五四运动 问题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背景1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勇猛冲击,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党史百问:4什么是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在近代历史上起到了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