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8116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2399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1课,人民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wēi’é)、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jú huáng)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1、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瞻仰_____ ②(wēi’é) _____ ③矗立_____ ④(júhuáng) _____ 2、文段中的“雄”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查_____部。 3. 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油画《国际歌》以纪念碑式的构图手法,描绘了七位烈士顶天立地的形象。 B. 这首诗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生动展示了诗人渴望掌握科学真理的坚强意志。 C. 从大的方面来说,“长安三万里”不是帝王将相创造的丰功伟绩,而是唐代诗人及其诗篇共同开创的盛世华章。 D. 古丝绸之路之所以永垂不朽,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 5.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 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 将“领会” 政为“领悟”。 B.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互换位置。 C. 通过调查, 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 删掉“通过” 或“使”。 D.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去掉“防止”或“不”。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 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在电话诞生以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D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7.调整句子顺序,并说明这样安排的依据。 ①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②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③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④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顺序:_____依据:_____ 8.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B. 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D.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