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一节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类,并探究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2.结合资料及实例,说出除害兴利并举的具体防灾措施。 3.结合相关资料,坚定自救互救的信念,了解自救互救的常识。 判断哪些是自然灾害,为什么? 一场突如起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一游客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广告牌被大风刮落,砸到楼下的汽车。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台风 洪涝 干旱 寒潮 气象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自然 灾害 自然 灾害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分布 地质灾害分布 同一地区,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 干旱: 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形成干旱 危害: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大暴雨,形成洪涝。 危害:淹没农田、房屋,冲毁桥梁。 台风: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危害:摧毁港口设施、危及航运安全。 寒潮: 寒潮是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 危害:影响农业、交通等。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 东南沿海距离台风源地近 北方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寒潮、台风 析原因 读右图,说出主要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地区 分布 洪涝 干旱 台风 寒潮 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东南沿海地区 范围广泛 合作探究 找分布--气象灾害 地震: 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地壳发生破裂或岩石发生位移而引起的自然灾害。 危害:房屋倒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 滑坡: 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 危害:掩埋山麓的交通线、房屋等。 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破坏力强。 危害:摧毁房屋、交通设施等等。 读右图,说出主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地区 分布 滑坡 泥石流 主要分布在山区,以阶梯过度地带最为集中 合作探究 找分布--地质灾害 合作探究 析原因 用板块构造学说和地形、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阶梯过渡地带多地震的原因。 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合作探究 析原因 ①山区地形坡度大;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合作探究 析原因 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互联系 台风 强降水 洪水 泥石流 地震 滑坡 崩塌 带来 引发 引发 山区洪水 引发 堵塞河道 引发 二、除害兴利并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显著提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我们周围防灾避灾设施 人造卫星 水文观测站 利用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监测系统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灾前防灾备灾 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防灾教育。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灾中应急救援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有助于重建灾区,增强防灾能力。 图 灾后恢复-汶川新城 图 灾后恢复-九寨沟重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