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9771

第五单元第一节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word)八上地理人教版2025-2026学年同步知识点课学案知识点+习题

日期:2025-11-1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9465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知识点,第五,课学案,同步,学年,2025-2026
    第五单元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课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知识点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概念 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有时会发生异常变化,并对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危害,形成自然灾害。 拓展延伸 判断自然灾害的方法 判断一个事件或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看它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②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缺少条件①,可能是人为灾害;缺少条件②,只是一种自然异变或自然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 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可以将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类型。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1)气象灾害我国气象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寒潮等。 灾害 概念 影响 旱灾 长时期降水比常年异常偏少 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洪涝 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淹没农田、村镇,破坏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等 台风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引起山洪,毁坏房屋,损害庄稼等;台风带来的强降水也会缓解局部地区的旱情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 伴随的大风、雨雪、冰冻会造成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等 (2)地质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灾害 概念 影响 地震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起强烈的大震动 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啸 滑坡 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整体向下滑动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泥石流 山区暴雨引发的、挟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摧毁房屋、交通设施,淤积水库、河道等 误区警示 干旱≠旱灾 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即使无降水也不能构成旱灾,只有干旱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并带来经济损失、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时才是旱灾。 知识点二自然灾害严重 1.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 3.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1)气象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灾害 旱灾 洪涝 台风 寒潮 发生时间 春季 夏季 春秋季节 秋末、冬季、初春 主要分布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东部季风区(华北地区最为集中) 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分布最广) 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的沿海地区) 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海南岛(西北、华北、东北影响最严重) 形成原因 春季降水较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雨季长,多暴雨或连续性降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热带洋面上形成大气涡旋,从低纬度海洋侵入后,逐渐减弱消失 源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拓展延伸 为什么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省和海南省受寒潮影响小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海拔高;台湾省和海南省因距寒潮发源地远。 (2)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灾害 主要分布区 成因 地震 台湾省及华北地区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西南地区 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滑坡和泥石流 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地形:多山,坡陡,相对高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质:地质破碎,土壤松散 拓展延伸 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灾害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的特点,某一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如下图所示: 误区警示 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